大学城不是一天建成 深圳能否“山寨”出斯坦福?(8)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8月11日

摘要:  深圳能否“山寨”出斯坦福   《硅谷百年史》 的作者之一皮埃罗·斯加鲁菲(Piero Scaruffi)说,“在中国,深圳最像硅谷,连山寨都像。”100多年前的硅谷还是一个“大农村”,斯坦福大学也是按照“另一所哈佛”的想法被“山寨”出来的。如今,它和硅谷一起成为世界高科技的圣地。作为一座移民型、创新型城市,深圳现在最羡慕硅谷的,可能就是拥有一所斯坦福那样的大学。   深圳版“我的大学”的故事,是从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移民们“全民上夜校”开始的。30年后的今天,深圳不仅拥有北大、清华在深

,来深圳办学有着实际意义。在2000年前后,校领导已经感到,由于受“大锅饭”思想影响过深,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明显落后于全国,这将制约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哈工大教师的主体是南方人;但到了新世纪,教师群体中的南方人大幅减少,学校也很难在南方地区招到老师。同时,哈工大在南方省份的招生分数线也明显低于学校的实际地位和水平。

  另一方面,哈工大过去的发展重点是为军用工业输出人才与科研成果,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学校感到需要加强与民用工业的联系与合作,而学校偏居东北,远离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因此,学校敏锐地抓住了当时可以来深圳办学的机遇。

  长久以来,深圳对大学城有一个看法:研究生是按学科招生的且规模小,而本科教育是按地域招生的,按国家规定,大学所在地都保有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因此,深圳市希望三校能够把本科教育也在深圳办起来,让本地学生能够上得了家门口的名牌大学。

  举办本科教育,对学校也有实际好处:可享受本地院校同等待遇,也就能够解决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因此,办本科教育,也是海闻一直希望实现的目标。

  然而,北大对此却有疑虑,因为办本科难度特别大,要求课程、师资、实验室等体系都必须完整,如果做不到,就会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下滑。其次,鉴于一些历史经验,新校区的录取分数往往低于本校区,造成两个分数线。而这两点在北大看来,都是有损自身品牌的事情,因此积极性不高。

  但海闻并不这么看。他认为,中国的一流大学需不需要异地办学,不是一所大学自身的事情,而是事关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美国最好的大学哈佛大学确实不在外地办学,那是因为美国像哈佛这样的一流大学,起码有十来个,而中国的一流大学太少,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是稀缺的。

  北大、清华每年只招6000名学生,但实际上现在国内要求上一流学校的需求很大,远远超过了这一数量。这也是为何国内很多优秀高中生不参加高考直接出国上大学的原因。“一个大学的品牌,不像办企业那样,可以迅速崛起。因此,一流大学办分校,更容易达成目标,北大深圳校区完全可以办成跟本部水平不相上下的新校区,照我的设想,如果北大定位为中国的哈佛,那北大深圳就是中国的斯坦福。”海闻说这个话的时候充满激情。

  深圳市几年前确实曾邀请清华、北大、哈工大三校在深圳拓展本科教育,但当时只有哈工大接了橄榄枝。2009年,深圳市与哈工大签订了办本科教育的合作备忘录,不过此后曾一度陷入僵局。2013年,哈工大经过进一步思考与讨论,最终消除顾虑,下定决心来深拓展本科教育。2014年4月,哈工大(深圳)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另据有关人士透露,尽管北大与深圳市也签署了关于展开本科教育的备忘录,但目前进展依然较慢。

  2016年以来,哈工大使用本部的招生代码已经为深圳校区招了两届本科生,情况出人意料地红火。谈起这些,姚英学乐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