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不是一天建成 深圳能否“山寨”出斯坦福?(3)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8月11日

摘要:  深圳能否“山寨”出斯坦福   《硅谷百年史》 的作者之一皮埃罗·斯加鲁菲(Piero Scaruffi)说,“在中国,深圳最像硅谷,连山寨都像。”100多年前的硅谷还是一个“大农村”,斯坦福大学也是按照“另一所哈佛”的想法被“山寨”出来的。如今,它和硅谷一起成为世界高科技的圣地。作为一座移民型、创新型城市,深圳现在最羡慕硅谷的,可能就是拥有一所斯坦福那样的大学。   深圳版“我的大学”的故事,是从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移民们“全民上夜校”开始的。30年后的今天,深圳不仅拥有北大、清华在深

月签署了合作创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协议书。

  之所以从研究生院起步,深圳有自己的小算盘:本科生的重点在教学,而研究生阶段更多偏重于科研。深圳当时最急需的是高端人才与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这些通过办研究生院就可以获得。而且,当时通过调研发现,办本科难度较大。在全国范围内,本科教育的异地办学,大部分都是失败的。

  清华与深圳合作的消息传出后,国内很多高校都闻风而动,希望来深办学。但深圳经过考虑,认为应当引进国内最好的大学。就这样,继清华之后,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也紧接着与深圳签约合作办学。

  与国内很多大学城的建设都是靠大学负债经营不同,容纳了上述三所大学研究生院的深圳大学城,是深圳市政府的“交钥匙工程”,即由深圳出钱、出力负责建设,学校只需“拎包入住”。2003年,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西丽大学城建成投入使用。

  在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马陆亭看来,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开放的城市,与全国最好的大学合作办学,是一项创举。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研究生院进驻深圳,本身就是一个不可估量的金字招牌,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复制的。这种结果,也使得深圳大学城明显有别于国内其他城市纷纷兴建的大学城。

大学城不是一天建成 深圳能否“山寨”出斯坦福? 资料图片,大运会乒乓球决赛,现场观众打起横幅为深大选手加油助威。中新社发 柯小军 摄

  “亲儿子”与“女婿”

  2014年,在中部地区某985高校读书的赵峰(化名)在报考北京大学法律系硕士研究生时,考分比分数线低了几分,被调剂至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的国际法学院。他这才第一次得知北大在深圳还有个分部。经了解,国际法学院同时教授中美两国法律,毕业时同时授予美国法学博士(J.D。)和中国法学硕士双学位,这听起来颇有吸引力,他便服从了分配。

  来到深圳,赵峰发现自己的决定非常正确。在这里,有一年的时间学习美国法律,老师用全英文授课,这让赵峰的英语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渐渐地,他还发现,这里的学术氛围非常自由,教授与学生常常在课堂上针锋相对地讨论问题,课业压力也比普通的法学硕士项目要重很多。几年下来,他感到收获颇丰。

  赵峰是幸运的。如果他晚来两年,由于报名者众,竞争激烈,学院只招收第一志愿的学生而不再接收调剂生。而如果他早来几年,不仅国际法学院还没有成立,而且他还会遭遇很多想象不到的不如意。

  2004年,当海闻刚来到北大深研院时,了解到的情况令他感到震惊:当时,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