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杯”跨越成长烦恼成“顶尖高手竞技场”(3)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  “振兴杯”跨越成长烦恼成“顶尖高手竞技场”   第二次参加“振兴杯”比赛时,巩建新才听说,上次比赛后曾经有人向领队老师打听过自己是否会考虑跳槽。“企业没告诉我,估计是怕我跑了吧。”这位一米八的瘦高小伙笑道。   近年来,“振兴杯”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检验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促进技能人才全面发展、各地技能人才相互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成为许多职场猎头的“狩猎场”。   大赛常务副总裁判长张维富是振兴杯的九朝元老。据他了解,曾有一些企业因为担心优秀人才流失,会“雪藏”最优秀的青工,把二流选手送上振兴杯。

兴杯’形成的氛围可以促进青工努力在工作岗位中体现自己的技能水平,这才是最根本的。”

  车工工种裁判方建京认为,今年选手的水平较去年有所提高,能够体现目前我国青工整体水平,但我国中高级技术人才依然缺乏。

  物质精神“双丰收”,优秀青工“挖”不走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机械设备安装工陈楚已经在单位工作了十几年。2002年,他曾获得绍兴市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那时就有人来“挖”他跳槽。这次,陈楚以浙江省机械设备安装工种第一名的成绩挺进“振兴杯”全国总决赛。他并不怀疑,事后自己可能又会成为一些猎头的“猎物”。“给高薪让我去是对我的认可,但公司对我这么好,我还是希望能继续为公司创造价值。”陈楚说,“我们公司重视技术工人,每个月都有300到1200元不等的技术津贴。对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选手也有重奖。”在陈楚看来,高薪水只是眼前之利,他更看重公司提供的发展空间。“这次过来比赛,单位都给我报销的。”他笑道。

  陈波认为,如果企业缺少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的确存在派出选手比赛拿奖、出名,就被挖走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把最优秀的选手“雪藏”起来就能留住人。企业拥有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激励保障机制,能够为青工提供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才是留住青年技能人才的不二法门。

  刘一帆对自己的人才“有信心”。“徐工集团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技能人才提供畅通的发展通道,还有高工资,让青年技能工人在精神和物质上双丰收。在企业中能够得到尊严和荣誉,他们不会走。”刘一帆说。

  在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都相对充分的情况下,徐工集团在技术工人的工作环境改善方面也下了功夫。比如定期组织职业健康体检,甚至在一些特殊的生产车间配上空调等等。“为什么我们有自信,我们从各个方面保障工人,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他们离开?”

  在晋西工业集团,参加“振兴杯”等全国性技能大赛获奖青工,在年终考评时加分,并在住房、奖金等方面优先考虑。在内蒙古一机集团,参加“振兴杯”的青工回到企业后技术等级晋升一级,这对其他青工是一种最直观、有效的刺激。

  期待机会再多一点,平台再大一些

  刘阳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振兴杯”。这位来自江西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青年技师历经9年努力,终于在35岁时打了个“擦边球”。

  很多人不理解刘阳花9年为“振兴杯”奋斗的“拗”劲儿,他却从未动摇过。“一级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