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城市多重举措积极探索学习型城市建设(3)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学习型城市建设再提速   编者按:10月21日至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将在北京召开,聚焦“全民终身学习:城市的包容、繁荣及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过去10多年来,全国部分城市在学习型城市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报摘编北京、上海、太原、常州、深圳5个城市的做法,希望对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北京:建文明之都服务全体市民   北京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起步较早,历经1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建设模式。   战略规划,科学设计。北京市坚持从战略高度系统设计、科学规划

习型村(社区)、学习型单位和学习型家庭为抓手,以标准化建设为原则,以规范化评估为手段,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活动。

  创建学习型城市,载体建设是手段。太原基本形成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和社团共同参与的机制。创设了全民终身学习周、全民终身学习大讲堂两大载体,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2006年至2012年,太原市委、市政府连续举办了七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在全市掀起了全民学习、崇尚知识的新风尚。

  常州:让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机会

  常州把加快高素质人才培养作为学习型城市建设重要目标,把增强城市创新能力作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现实追求,持续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让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机会和权利。常州市不断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现代教育体系,使各级各类教育有机协调、优质发展,通过中高职衔接、普职教沟通,建立成才通道,使各级教育衔接沟通,保障每个人的学习机会和权利。2012年,常州市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25年,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14.71年。

  让每个人都能学得便捷学得自由。常州市积极搭建载体,构筑平台,提供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资源和环境。加快资源整合,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利用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合理配置,优化结构,不断完善学习条件;搭建综合平台,2009年,常州市政府依托常州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了江苏省首所社区大学;提升基础能力,健全社区教育网络,做到纵向横向全覆盖,不断加强社区教育机构基础能力建设;建好数字平台,积极发挥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优势,搭建“常州终身教育在线”公共服务平台。

  常州市通过建立全员学习的体系和机制,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

  2002年1月,常州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担任主任的“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系统、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村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的六大学习型组织的实施意见和考评办法。在实践中,常州把“行政推动、政策拉动、领导带动、舆论鼓动、社会促动”有机整合并贯彻其中,通过推进机制、示范机制、动力机制、投入机制,激发学习者内在活力。

  深圳:为城市建设提供发展动力

  处在发展转型中的深圳,致力于从组织机构、制度、体系、队伍、经费和硬件设施等方面提供条件保障,并以终身教育与终身教育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学习型社区建设、学习型组织建设为重点开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