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机静力试验让C919更强壮 ARJ21曾被迫中止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8月07日

摘要:  现 场   检验C919 的“肌肉”和“骨骼”是否强壮   这几天正是上海最热的时候,记者来到上海浦东一个叫祝桥的偏僻地方。C919大飞机总装下线后,赵峻峰一直在这里的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上海分部给大飞机做全机静力试验。   戴着眼镜,皮肤有点黑,个子大概1米8,牛仔裤、格子衬衫,赵峻峰看着确实像传说中的“理工男”——他是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强度部工程师、C919大飞机全机静力试验负责人。   赵峻峰近照。 万全 摄   走进一个巨大的试验厂房,能看到钢结构的三层

  现 场

  检验C919 的“肌肉”和“骨骼”是否强壮

  这几天正是上海最热的时候,记者来到上海浦东一个叫祝桥的偏僻地方。C919大飞机总装下线后,赵峻峰一直在这里的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上海分部给大飞机做全机静力试验。

  戴着眼镜,皮肤有点黑,个子大概1米8,牛仔裤、格子衬衫,赵峻峰看着确实像传说中的“理工男”——他是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强度部工程师、C919大飞机全机静力试验负责人。

全机静力试验让C919更强壮 ARJ21曾被迫中止

  赵峻峰近照。 万全 摄

  走进一个巨大的试验厂房,能看到钢结构的三层平台,C919大飞机机身“藏”在平台里,机身下方排列着两列液压作动器,两翼则伸展在外面,被很多细细的钢索和杠杆系统吊拉着。赵峻峰说,正常飞行中,飞机的机身在空中受到的是乘客和货物向下的力量,机翼受的是上升力,试验中这两种力都需要模拟施加到飞机上,并模拟一些极端情况。

  赵峻峰领着记者先是在飞机肚子底下看。机身上特别明显的是密密麻麻的白色帆布带,还有一捆捆红绿黄颜色的电缆围绕在飞机周围。随后又沿着钢结构平台的楼梯上去进到飞机“肚子”里,没有驾驶舱仪表、没有座椅,硕大的机舱内布置着一套用于给机身加载的杠杆系统。

  “这架‘素颜’的C919大飞机和首飞的飞机主结构一模一样,主要用来做静力试验。全机身上粘着的白色帆布带有上万个,每个能承受几百公斤的力量。飞机上还粘贴了上万片应变片,通过成千上万的电缆汇集到数据采集设备上。在机体结构受载荷作用后,这些应变片能测量出肉眼看不见的结构微应变。根据这些微应变,工程师们能够判断飞机结构受力的情况,还能用这些数据来检验分析计算的准确性。”赵峻峰说。

  全机静力试验,就是让飞机在地面状态下,模拟在空中飞行和地面着陆时的受力情况,来验证在空中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力量,接受各种挑战极限、超越极限的试验考验,好比检验人的肌肉和骨骼是否足够强壮,这是飞机研制过程中进行飞行试验和设计定型的先决条件之一。

  “首飞前我们完成了限制载荷试验,后续还要继续做极限载荷试验,最后会做破坏试验,最大程度地测试飞机结构的承载能力,保证飞机的安全性。”赵峻峰说。

  今年刚刚40的赵峻峰本科学的就是飞机设计专业。进入当时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的时候,是研究所最艰难的时期,没有任何飞机项目可做,除了很少量的科研课题以外,很多人只能承接各类工程项目养活自己,赵峻峰则是和几个同事一起为一家日本制造CPU仿真器的公司做软件开发和维护。直到2000年初,我国首款自主研制的支线喷气客机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启动,赵峻峰开始第一次干飞机项目,参与飞机机身结构强度工作。当时,由于很多年没有飞机型号项目,很多计算程序要么不适用,要么散失。赵峻峰的软件开发经验还派上了用场,从无到有编制了很多计算程序。

  “ARJ21是完完全全自己做的”。设计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