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2(4)
- 来源:
- 江西成考网
- 发布日期
-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三、简答题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伟大意义。 (1)列宁在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为物质下了一个科学而完备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而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它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了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
(1)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落后的观念和僵化的教条束缚中解放出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辩证的统一。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有可能客观、全面、准确地把握客观实际,切实做到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盲目蛮干,而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因此,必须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科学地结合起来。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使社会主义建设不断胜利发展。反之,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就不可能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而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挫折。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严重失误,造成失误的根本原因,就是违背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了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③我们只有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9.简述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1)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第一,意识只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第二,意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第三,每个人的反映都受他原来的情感、知识、经验等主观状态的影响,对同一对象进行反应所形成的个体意识之间有差异性;第四,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世界上存在的东西,而且能创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的观念。
(2)意识在内容上又是客观的。第一,尽管意识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但它来源于客观事物;第二,意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反映着客观世界;第三,对同一对象的反映,产生个体意识差异的原因是客观的;第四,人的意识
- 相关“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2(4)”的文章
- 成考直播通关课程免费领取2018-03-08
- 江西成人高考切忌粗心大意!2018-02-25
- 解读江西成人高考与普通高考的证书比较2018-02-25
- 第3期:远程网络教育介绍2018-01-05
- 第2期:成人学历提升方案2018-01-05
- 第1期:成人高考介绍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