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三、简答题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伟大意义。   (1)列宁在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为物质下了一个科学而完备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而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它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了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

  三、简答题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伟大意义。

  (1)列宁在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为物质下了一个科学而完备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而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它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了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提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的局限性。第四,它把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同历史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人的思维活动。

  (2)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任何事物,不论是微观世界还是宏观世界,其内部及其与别的事物之间,都是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正是这种相互作用,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整个世界的一切都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否认或不懂得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认为事物本质上是不动的,即使有运动变化,也是外力作用下的位置移动或数量的增减,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3)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运动尽管有多种形式,有低级的,也有高级的;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但它们的承担者都是物质。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必然会陷入唯心主义。例如客观唯心主义把运动看作是独立存在的绝对观念的运动;主观唯心主义只承认感觉或自我意识的存在,运动也就被说成是感觉、或意识的活动。

  3.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间一切变化和过程。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指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移动和质的变化。

  (2)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的统一。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②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没有运动就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