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实践和认识1(2)
- 来源:
- 江西成考网
- 发布日期
-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考试大纲要求 1."了解实践与认识,主体与客体等基本概念". 2."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等基本原理". 3.掌握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在实践中坚持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本章的中心任务是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还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所谓认识论就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
C.主体对客体的客观摹写 D.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
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B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B )
A.直接性和形象性 B.间接性和抽象性
C.客观性和实在性 D.具体性和历史性
9.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 A )
A.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现象
B.理性认识是抽象的,感性认识是具体的
C.理性认识是绝对的,感性认识是相对的
D.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
10.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B )
A.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绝对的永恒的统一 D.相对的暂时的统一
11.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B )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A、C, 是由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派生出来的
D, 是实践的含义
12.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C )
A.客观真理 B.客观事实 C.客观规律 D.社会实践
13.真理是指( B )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 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
C.对人们有用的理论 D.先进阶级的进步观点
14.客观真理是指( C )
A.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B.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正确认识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D.正确认识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形式
一切真理都是客观的
15.绝对真理是指( A )
A.它的客观性 B.它的永恒性 C.它的不变性 D.它的终极性
1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B )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真理的两种不同形式 D.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
真理的相对性:条件发生变化时,真理也会变化
17.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 C )
A.客观规律 B.科学理论 C.社会实践 D.对人们是否有用
检验认识是否是真理唯一的标准就是社会实践
18.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它是( B )
- 相关“第四章 实践和认识1(2)”的文章
- 成考直播通关课程免费领取2018-03-08
- 江西成人高考切忌粗心大意!2018-02-25
- 解读江西成人高考与普通高考的证书比较2018-02-25
- 第3期:远程网络教育介绍2018-01-05
- 第2期:成人学历提升方案2018-01-05
- 第1期:成人高考介绍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