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实践和认识2(3)
- 来源:
- 江西成考网
- 发布日期
-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三、简答题 1.简述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 (l)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①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②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3)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三种基本形式: ①生产实践。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是为配合生产实践所进
(l)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其有决定作用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即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l)认识的辩证运动包括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过程一:从实践到认识 ――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过程二:从认识到实践 ―― 从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再回到实践中的过程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性认识的形式有感觉、知觉和表象。形象性、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特点,它所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理性认识的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抽象性、间接性是理性认识的特点,它所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本质。
(3)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
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的因素,理性认识中也渗透着感性认识的成分。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6)反对唯理论和经验论。
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都是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我们党内的教条主义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经验主义犯了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8.怎样理解真理的客观性、一元性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l)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是由它所反映的对象及其规律的客观性决定的;
②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及其结果具有直接现实性和唯一性,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3)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必须坚持真理的一元论,否定真理的多元论。
所谓真理的一元论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特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能有一个而不能有两个或多个。
(4)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决定了真理没有阶级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就是在真理观
- 相关“第四章 实践和认识2(3)”的文章
- 成考直播通关课程免费领取2018-03-08
- 江西成人高考切忌粗心大意!2018-02-25
- 解读江西成人高考与普通高考的证书比较2018-02-25
- 第3期:远程网络教育介绍2018-01-05
- 第2期:成人学历提升方案2018-01-05
- 第1期:成人高考介绍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