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实践和认识2(2)
- 来源:
- 江西成考网
- 发布日期
-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三、简答题 1.简述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 (l)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①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②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3)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三种基本形式: ①生产实践。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是为配合生产实践所进
(2)二者的出发点不同:
唯物主义反映论把认识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以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作为基本前提和出发点;
唯心主义先验论把认识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以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为基本前提和出发点。
(3)二者的认识路线不同:
反映论是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它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先验论是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它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的观点
一切唯心主义都坚持先验论的观点
(4)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二者分歧的根源和焦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
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首先是反映论,它把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作为认识论的基础。它把反映论的原则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对社会的意识现象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实践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认识论,全面地、科学地解释了意识和存在、主观和客观在认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把辩证法贯穿反映论,从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中考察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所以是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
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它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6.简述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
(l)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其有决定作用
主要表现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就是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二者是同一含义的不同表达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即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主要表现在:
理论规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性质和方向;
理论制约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方向;
理论规划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步骤和方法;
正确认识能指导人们采取正确行动,促进实践的发展和成功;
错误认识能引导人们采取错误行动,从而在实践中遭受挫折。
(3)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 相关“第四章 实践和认识2(2)”的文章
- 成考直播通关课程免费领取2018-03-08
- 江西成人高考切忌粗心大意!2018-02-25
- 解读江西成人高考与普通高考的证书比较2018-02-25
- 第3期:远程网络教育介绍2018-01-05
- 第2期:成人学历提升方案2018-01-05
- 第1期:成人高考介绍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