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实践和认识2(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三、简答题   1.简述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   (l)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①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②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3)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三种基本形式:   ①生产实践。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是为配合生产实践所进

客观世界的反映,把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看成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先于感觉经验的东西。

  (2)二者的出发点不同:

  唯物主义反映论把认识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以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作为基本前提和出发点;

  唯心主义先验论把认识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以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为基本前提和出发点。

  (3)二者的认识路线不同:

  反映论是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它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先验论是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它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的观点

  一切唯心主义都坚持先验论的观点

  (4)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二者分歧的根源和焦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

  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首先是反映论,它把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作为认识论的基础。它把反映论的原则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对社会的意识现象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实践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认识论,全面地、科学地解释了意识和存在、主观和客观在认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把辩证法贯穿反映论,从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中考察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所以是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

  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它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6.简述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

  (l)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其有决定作用

  主要表现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就是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二者是同一含义的不同表达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即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主要表现在:

  理论规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性质和方向;

  理论制约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方向;

  理论规划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步骤和方法;

  正确认识能指导人们采取正确行动,促进实践的发展和成功;

  错误认识能引导人们采取错误行动,从而在实践中遭受挫折。

  (3)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