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成考高起点语文辅导材料十五(3)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3日

摘要:  疑难词句   东面而望,不见水端。(东面:面朝东;面:动词,向东)   望洋向若而叹。(望洋:仰视的样子)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小看,以……为少,动词;轻;轻视,以……为轻,动词)   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已:停止;虚:虚空)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以:因为;自多:自夸;多:自负)   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听到各种道理,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这就是说的我呀。)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现在我看你难以穷尽……我将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重点段落分析

  1、文章开始第一段

  这段话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

  从主观视觉感受来反映客观世界的黄河。

  这段话的大意写河伯由自大到自己认识到渺小的转变。

  这段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起到铺垫作用。

  2、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这段的观点:五帝等人的作为,都是微不足道的;伯夷,仲尼是在自高自大。

  论证方法:前三句,归纳法。后面,类比法。

  3、修辞手法:排比,比喻,反诘。

  《大同》(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礼记》成书于西汉中期,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

  大同:即人类的理想社会,大团结,大和谐的社会。按照儒家学说,五帝时代(黄帝,颛顼,帝嚳,尧,舜)是大同社会,是“大道之行”的时代。

  学习主旨

  孔子对春秋末期的社会现实不满,论及“大同”“小康”理想社会,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对“克己复礼”,重建“大同社会”的美好憧憬。

  疑难词语解释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孔子的概叹,是由于鲁国的缘故。

  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我没有赶上,但是有文字记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在大道运行的时代,天下为全民所有,推选有才能的人参加管理,讲求诚信,谋求和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所以,人们不仅亲自己的亲人,还亲别人的亲人;不仅爱护自己的子女,还爱护别人的子女;使老人有所终止,壮年人能有工作,小孩能健康成长。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这种情况下,奸谋就不会产生,盗贼就不会发生,大门不用关闭,这就是大同社会。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用礼来规定君臣的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