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大学发展新路—记临沂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徐同文(3)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06年05月11日

摘要:.f14 {font-size: 12px;color: #0000FF;}     内容提要: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传统的办学模式捉襟见肘、管理体制滞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教育乱收费等等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接踵而至,令人产生诸多困惑。如何突破难题,拓展新路?徐同文博士在临沂师范学院这片“试验田”里,引进先进管理理念,为区域高校准确定位,努力探寻现代大学建设的新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在的临沂师院,不愁“资

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推广科技成果,传播先进理念。有195项面向区域经济领域的研究课题获得了国家、省部级和市厅级立项,举办管理培训报告会400余场。“五百教授下沂蒙”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目前,一个人人争做本学科临沂首席专家的行动正在沂蒙山区的角角落落悄然开展着。信息学院的毛红旗教授为“大蒜之乡”的苍山设计了储藏冷库自动温室控制仪,又为郯城的一家工厂研制出机械造纸自动控制系统,仅此两项技术,每年就为当地创下一千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化工实验室建设的临沂出口食品国际标准化验中心,为临沂农产品深加工打开了国际通道,使临沂新增外贸出口额近1亿美元。

    教育界的朋友说,徐同文是教育家,教育思想保持领先,教育创新卓有成效;政治界的朋友说,徐同文胆识过人,有境界,能实干,敢打硬仗;企业界的朋友则说,徐同文很精明,懂经济,会经营,他更适合办企业。他们都没有说错,徐同文的这些长处都集中用在了办教育上。

    拨冗梳理,破解“体制障碍”

    中国的地方大学应如何办?一些传统僵化的办学体制如何破除?企业经营理念能否融入到高等学校管理?如何吸收国外的办学经验?教育资源不足、教学管理落后……这一连串缠绕中国高校的困惑如何解决?

    从担任临沂师院院长那天起,徐同文就开始了寻找现代大学之路的长途跋涉。他要采千山之灵,引万水之源,为新大学塑造最鲜活的生命、最夺目的精气神。

    香港科技大学是徐同文去考察次数最多的学校。这所学校从垒第一块砖发展到亚洲50强,只用了短短的9年时间,这给他很大触动。这匹在高校群体中杀出的“黑马”,其投资的形式、建筑的设计、教师的聘任……给徐同文深深的启迪,地方品牌大学的设计构想也因此在他脑海里萌发。

    徐同文的眼里也并不是满眼春光。考察了台湾的几所大学,让他倒吸了一口冷气。这里的高等教育也经历了一次大的跃进,曾雨后春笋般崛起了160多所高校,随着形势的变化,岛内学生外流现象加重,好多大学为招生烦恼,生源的枯竭和教育质量的下降,使得许多大学濒临倒闭,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台湾高等教育的教训让徐同文的大脑保持着清醒,风险规避机制在他的脑海里诞生。他认为,大学建设从决策到投资,从“入口”到“出口”,从质量到管理,都伴随着风险,大学要永葆生机,必须有自己的风险规避机制。

    对欧美经典名校的理念、美国州立大学的定位、英国和香港新型大学品牌的创生、台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