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大学发展新路—记临沂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徐同文(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06年05月11日

摘要:.f14 {font-size: 12px;color: #0000FF;}     内容提要: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传统的办学模式捉襟见肘、管理体制滞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教育乱收费等等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接踵而至,令人产生诸多困惑。如何突破难题,拓展新路?徐同文博士在临沂师范学院这片“试验田”里,引进先进管理理念,为区域高校准确定位,努力探寻现代大学建设的新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在的临沂师院,不愁“资

如星火地主持了国家课题“地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用数据分析了中国 99个样本地级市城乡经济发展的状况,找到了城乡发展的不协调因素和解决的途径,其中再次把临沂市作为重点进行了解剖。

    2004年,从学院院长到学院党委书记,徐同文变换了角色,但他认为变换的只是职责。他把主要精力倾注在学校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上,放开视野,在“地方高校与区域发展互动”的层面上设计品牌大学方案,将建设品牌大学战略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心。在他的精心策划下,学校确立了富有特色的校园精神,如,校风:“实”;校训:“有用、有效、先进”;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办学宗旨:“为沂蒙服务”;办学目标:“强配置、国际化、高质量、大规模”,提出了“创办以质量著称的品牌大学”的理想。

    依照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和学生成才需要,他挥动板斧进行改革,全面建设大学新课程体系。对课程按师资、教材、教法、仪器设备、教学设施等要素进行规范建设;从毕业生“出口”往回找,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由社会和就业市场说了算。社会需要大学生应具备哪些知识技能,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就予以相应的满足,同时将学生求职、就业、应考之类的技能也纳入课程当中。徐同文说:“我们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有先进的管理制度,有科学的设计,有足够的资金,更有一批善思考、能创新、肯奉献的师生团队,我们建设品牌大学还有什么困难?”主管部门和专家对此纷纷给予肯定,并称之为“全国新建本科高校中的典范”,

    有了区域大学服务区域社会这个准确定位,徐同文办大学就有了章程。他说,应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学校的根本是培养学生,大学的全部是为了学生,离开了这条主线就有着没完没了的困惑。当临沂师院由原来的不足3000人迅速扩大到30000多人的时候,徐同文头脑清醒地指出,规模过后就是质量。他带着全校师生一同做一个科研项目———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构筑起一个对质量进行保障和监控的工程。5年内,他们的教学设备仪器投入近2亿元,购置图书240万册,引进500余名硕博师资。

    扬学校之长,应社会之急需,找准互动互赢、共同发展的切入点。在人才培养方面,五年间临沂师院为当地培养的大学生数量是建国以来总和的一倍,每年数千名毕业生进入沂蒙就业大军。学校各类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每年培训上万人,正在进行的万名厂长、村长培训工程等,极大地改善了沂蒙山区人才比例结构,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