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沪初试新高考 优势不小问题也不少(3)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8月22日

摘要:  浙沪初试新高考   优势不小 问题也不少   在全家经历了史上最纠结的时刻之后,考生黎羽决定复读了。成绩不错的她高考发挥不怎样,只考了597分。这对她来说是个不上不下的分数,离985目标校尚有差距,能去的又让她心有不甘,自主招生也没能救得了她。“我还是复读吧,毕竟经历了这一遭对高考的套路熟悉了不少”,她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套路”对无数的高考学子来说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与其说是“套路”,不如说是“规则”。不再是过去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新的高考

要在高三进行高强度的复习准备,现在这种状态将贯穿整个高中三年。

  他表示,减负也好、选考也好,新高考的方向就是要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真正掌握自己的未来。但高中生要真正独立思考、规划自己的人生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就现有情况来看,浙沪两地的高考志愿填报与生涯规划教育存在脱节现象。许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仍然处于茫然状态,缺乏对高校和专业的认识,甚至出现高考646分的考生填报独立学院的失误。

  尽管还存在不少缺憾,但不管是洪文还是陈学崇,他们对新高考仍充满信心。陈学崇表示,浙沪新高考改革的大方向是符合我们国家教育发展方向的。作为高考改革的先锋,浙江和上海两地在新高考中出现种种问题也是正常现象。这其中既有高考改革制度本身仍不完善的因素,也有改革配套措施没有跟上的原因。

  对于下一步改革的推进,洪文表示,业内有过许多研讨,但一切都有待改革实践的检验。他建议,要重点关注有效提升中学的师生比例和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建设,保证走班制的顺利实施;还要真正落实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专业认知,加强选考和志愿填报的针对性。与之同步的是有效调整大学专业的选科要求,力求选科与专业之间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尽可能减少学生选考的功利性和盲目性。记者 李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