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一座难求”问题成因及破解之策(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老年教育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地方出现了老年教育“一座难求”的现象,亟待找到破解的思路和办法。   我国老年教育“一座难求”问题成因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2.1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5%。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老年人观念的更新,大量老年人希望通过接受老年教育,实现“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增进健康、服务社会”。而我国现有的老年教育发展滞后,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学

、依托老关系、依附老部下”来发展老年教育的模式。

  破解我国老年教育“一座难求”问题的对策思路

  为迎接老龄化社会的挑战,联合国第二届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的《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提出要改变以往把老龄人口视作负担的“消极老龄化”观念,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把老龄人口社会参与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同年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大会提出了推行“积极老龄化”的“健康、参与、保障”三个维度框架,其中把提高老龄人口教育水平作为测量指标和行动策略。

  我国2006年发表的《老龄事业发展白皮书》提出国家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并把发展老年教育、扩大老年人受教育权利作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为此,抓住以下五个方面的关键环节,便成为破解老年教育“一座难求”问题的关键所在。

  树立积极老年教育观念。因应全球“积极老龄化”发展潮流,更新思想观念,改变以往把老年教育看作是消费性教育的观念,把老年教育确定为生产性教育形态,从对老年个体身心健康的关注转为对老年个体经济和社会参与度的关注,通过老年教育让老年人能够积极参与经济社会活动,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而不是成为社会负担。

  做好老年教育顶层设计。当前首要问题是要厘清我国老年教育的性质与定位,进一步明确其属于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同时,要发挥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建立成本分担机制,探索“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助为辅,受教育者适当收费”相结合的多渠道筹措经费机制。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和企事业单位举办老年教育。

  推进老年教育转型升级。实现从兴趣教育向生命教育转变,重构老年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目前的以休闲娱乐和卫生保健教育为主,提升到以关注老年人提高生命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教育为主,帮助老年人重建生命梦想、生活智慧。此外,注重对接现代职业教育,依托职业院校和成人高校,开展老年人再就业培训,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把老年人口负担转化为可用的人力资源。

  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为适应新时期发展大众化普惠性公平性老年教育的需要,应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解决好我国现行的由党委组织部及老干部局管理省地县三级老干部大学、由乡镇(街道)社区(村)管理基层老年教育的二元格局,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党政主导、多方参与、社会协同”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

  拓展老年教育途径方式。在办好现有老年大学(学校)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