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农民学院破解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困局(3)
- 来源:
- 江西成考网
- 发布日期
-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给农民办一所大学——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湖州试验” “有时,我和一些农民谈判很痛苦,因为部分高龄低学历的农民缺乏诚信,他们为占小便宜就撕毁合同。”浙江湖州市吴兴区埭溪众诚湖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项继忠说,农民老龄化、低学历情况严重,是当前湖州市农村人才面临的最大困境。 为破解农村人才困局,2010年4月湖州市依托市农办、市职业技术学院、市农业局、浙江大学农生环学部等单位的涉农教育资源,成立湖州农民学院,着力培养农业急需型、领军型、复合型新型职业农民,有效促进了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2014年,湖州市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工作。认定方式分为两种,一是直接认定,对于涉农专业中专以上学历、非涉农专业大专以上学历,且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直接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培训认定,对于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学历偏低农民,如按时参加面向他们组织的免费培训,通过考核,并取得中级以上农业技能专业资质证书,也可以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2014年,湖州完成了2000名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
这些被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将会分别获得当地政府发放的不同等级的“政策红包”:对于创办家庭农场的新型职业农民,每户获得3万元扶持资金;60%以上的工作人员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认定证书的,可被认定为市级龙头农业企业。同时,被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将享受政府提供的针对性更强的免费再教育。
从“湖州试验”到“全面推广”的路有多远
“湖州试验”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2013年以来,浙江省以湖州为模板,在省内成立“省级农民大学、市级农民学院、县级农民学校”的三级农民教育培训网络架构。
然而,沈琪芳清楚,一些地方虽然也成立了农民学院,项目经费也很充裕,但有的院务会的组织机构不合理,资源整合不顺畅,致使农民学院发展乏力。
“各地农民学院院务会放的位置不一样,有的是中专,有的是高职或电大,但由于部分农民学院院务会的组织协调力度不够,难以有效整合各参与部门的资源,工作效率大打折扣。”沈琪芳表示,由于她兼任湖州市政协副主席,和各参与单位负责人都能说上话,有助于协调各部门全力以赴。
原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现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三农”发展组组长顾益康认为,部分地区之所以不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首先就是这些领导思想有问题,他们没认识到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训是走向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路径,他们认为这类培训可有可无;第二就是农业部门、教育部门、地方政府等参与部门未能探索出顺畅的合作机制,相互等待推诿,甚至未能明确哪几个部门参与、各自职责是什么,以至于只有少数部门在唱独角戏;第三是农民很被动地参与培训,由于课程设置、讲课方式与他们的需求不相匹配,他们没有学到想学的知识技能,热情就会下降;第四未能出台配套的优惠政策,缺乏激励农民参与培训的有效抓手。
“还有部分地区,农民大学虽有其名,但却未有其实。很多地方还是局限于挂牌子,一些农民短期培训班也成了农民大
- 相关“湖州农民学院破解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困局(3)”的文章
- 成考直播通关课程免费领取2018-03-08
- 江西成人高考切忌粗心大意!2018-02-25
- 解读江西成人高考与普通高考的证书比较2018-02-25
- 第3期:远程网络教育介绍2018-01-05
- 第2期:成人学历提升方案2018-01-05
- 第1期:成人高考介绍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