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教科院服务区域教改想转型先转身(2)
- 来源:
- 江西成考网
- 发布日期
-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想转型,先转身 ——江苏省无锡市教科院服务区域教育改革侧记 “贴地”教研激活区域课堂 无锡市教科院供图 三年前,当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更名为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时,吕红日博士并没有太在意,“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单位改不改名字关系不大”。 三年后,吕博士发现,单位并不仅仅是改了名字,更是动了一场“大手术”,部门设置增加了,工作范围广了,职能也更加聚焦区域发展了。 如今,市教科院是把脉全市教育发展、提供宏观决策咨询的参谋部,为无锡教育改革精准“发力”。 “领头羊”也要主动转型 20
这学期,小学数学教研室提出了“分数”这个主题。黄伟星教研员请了实力相当的两所学校,江阴实验小学和新区实验小学各自准备好这一课。等到约定的时间,两所学校各派出一名老师上台“PK”,把自己的课呈现在全市老师面前。
在这个过程中,黄伟星不做过多的评判,只提出对问题的思考及下一步研究的方向,重在启发老师主动研究、合作反思。
“同课异构”的方式反映出两所学校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认识。在相互碰撞中,老师们发现,虽然授课方式、教学风格不同,但“分数”的抽象过程是统一的,再延伸一步,教育的规律也是相同的。
在市教科院副院长赵宪宇看来,这两年,无锡教研的范式发生了变化。过去,教研员会给老师一个理想化的课堂,直接告诉老师,这样上课才是对的;现在,教研员更重视“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的研究,尊重老师的创造,尊重多样化的课堂。
“从‘有效传递模式’向‘合作建构模式’转变是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一条路径。”赵宪宇说。
在教研员的鼓励和引导下,教师教学风格逐步形成,教学研究水平逐步提升,课堂也更加贴近学情,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
这三年,市教科院一直在尝试“贴地而行”的教育科研。课堂之外,“精品课题”是为学校搭建的又一个平台,让普通教师也有了做高水平科研的机会。
无锡市胡棣中心小学从学情入手,提出“经历教育”这个新课题。老师们创设出多种情境,让孩子拥有“一百种”经历,看到了更精彩的世界。课题不再是高大上,而是把真问题拿出来研究,把研究结果付诸行动。
从唯分数、唯排名,到现在的以生为本、百花齐放,无锡教育正在走出应试教育的藩篱。通过市教科院开发的“自主发展,校本提升”年度评估指标体系,学校逐步走上了特色发展之路。
“我们要以人为本,坚守‘每一个人都很重要’的办学理念,从服务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的内需出发,积极探索学校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洛社初级中学校长钱军说。
朝着教育的短板发力
无锡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让人人都享有良好的教育,这当然也包括随迁子女。无锡有近700万人口,其中超过三分之一为外来人口。如何让教育真正惠及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每个家庭、每个孩子是必须破解的难题。
无锡市新安中学现有700名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了40%。学校虽是老牌但非名校,生源参差不齐。对于这样一批学校,提升质量
- 相关“江苏无锡教科院服务区域教改想转型先转身(2)”的文章
- 成考直播通关课程免费领取2018-03-08
- 江西成人高考切忌粗心大意!2018-02-25
- 解读江西成人高考与普通高考的证书比较2018-02-25
- 第3期:远程网络教育介绍2018-01-05
- 第2期:成人学历提升方案2018-01-05
- 第1期:成人高考介绍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