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龄青年上中职政策无门槛 经费没着落(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  教育部、农业部今年3月21日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这一政策意味着以务农为主业的群体尤其是农村大龄青年上中职没有任何政策门槛,社会各界一度对此充满期待。   但现实情况是,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在国家部委“函来件往”中难协调。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基层涉农院校谨慎地说:“缺乏配套保障措施的政策文件,虽然好看但是未必管用。”   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被摆到比较高的位置   据教育部职成司统计,全国中职学校农林牧渔类专业招生规模连年下降,2010年110.04万人,2011年85

处长王耿升认为,对青壮年农民的教育培养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质量观,即帮助农民尽快掌握和推广农村实用技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而不是简单地按过去学科体系思维,开多少课程,达到多少学时;同时,要确定谁来给针对农民的教育买单。

  针对广大务农农民生产、生活特点,2012年9月12日,农业部办公厅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农学结合弹性学制实施方案,并致函教育部办公厅,恳请教育部将农学结合弹性学制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全日制实现形式,给予资助和免学费,支持务农农民就地就近接受涉农专业中等职业教育。

  教育部办公厅在2012年12月19日复函农业部办公厅表示,农学结合弹性学制不属于全日制,难以列为中等职业教育资助与免学费范围。不过,教育部愿意配合农业部,进一步研究明确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数量、培养规格和地域分布,以便做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规划,共同争取设立专门的财政支持项目,解决务农农民通过农学结合弹性学制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享受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问题。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就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养新型农民问题再次提出第1650号提案,由教育部主办、财政部会办。

  财政部农业司2013年6月14日在给教育部办公厅的函件中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问题予以淡化处理,强调将按照2012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的要求,加大对农业职业院校的支持力度,增强农业职业教育吸引力,逐步提升农业职业院校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服务能力。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问题不仅在国家部委之间面临协调较难的状况,在部委内部也面临多部门协调难的问题。

  教育部职成司提出,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籍和资助认证,教育部早已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权下放到省里,各省可以自主决定。

  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助学金工作要以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助学金制度的意见》(财教[2012]376号文件)精神,农民学员只要能够完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全日制教学计划,均应该享受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

  但教育部相关司局对此理解不一致,后经有关领导协调,由该部财务司牵头,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农学结合弹性学制”学生资助政策。

  经费无着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落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