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龄青年上中职政策无门槛 经费没着落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  教育部、农业部今年3月21日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这一政策意味着以务农为主业的群体尤其是农村大龄青年上中职没有任何政策门槛,社会各界一度对此充满期待。   但现实情况是,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在国家部委“函来件往”中难协调。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基层涉农院校谨慎地说:“缺乏配套保障措施的政策文件,虽然好看但是未必管用。”   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被摆到比较高的位置   据教育部职成司统计,全国中职学校农林牧渔类专业招生规模连年下降,2010年110.04万人,2011年85

  教育部、农业部今年3月21日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这一政策意味着以务农为主业的群体尤其是农村大龄青年上中职没有任何政策门槛,社会各界一度对此充满期待。

  但现实情况是,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在国家部委“函来件往”中难协调。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基层涉农院校谨慎地说:“缺乏配套保障措施的政策文件,虽然好看但是未必管用。”

  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被摆到比较高的位置

  据教育部职成司统计,全国中职学校农林牧渔类专业招生规模连年下降,2010年110.04万人,2011年85.4万人,2012年71.98万人。在高职院校里,农林牧渔类专业招生人数与在校生所占比例都不超过2%,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出现了严重的“轻农、去农、离农”现象。

  黑龙江垦区农业职业学院副院长李洪亮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每年招生1000多人,现在农业类专业每年招生100多人,农机、农学、种子生产与经营等直接在土地上就业的专业招生更少。

  农业部也提供了一组统计数据,2013年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比重已超过40%,到2016年这一比重将达到50%。同老龄化一并出现的还有农业从业人员女性化和文化程度低,即留在农村的多是妇女、儿童、老人组成的“386199”部队,年轻人不多,青壮年男性寥寥无几,出去的不愿意回乡干农业,留下的不安心搞农业。

  为扭转“三农”后继乏人的趋势,近年来国家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摆到比较高的位置,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政策,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同时,在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六项重大修改中,专门增加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内容,以适应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需要。

  “离开农业现代化支撑,其他现代化都是空中楼阁。”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副校长齐国说。

  国家部委“函来件往”中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意见不一致

  农村生产与生活节奏与城市不一样,把全日制教学形式搬到农村肯定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山西省教育厅职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