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谈新形势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问题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  新型职业农民哪里来?   ——代表委员谈新形势下农村人才培养问题   【点题人】山东省招远市蚕庄镇许家村村民张玉辉:“新闻上天天讲新型职业农民,俺农村啥时才能有更多这样的人才?”   带着张玉辉提出的这个问题,两会期间,记者分别采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委员、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苏华委员和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百丈河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初代表。   全国政协委员霍学喜:   农村急需懂技术、会经营、留得住的职业农民   3月3日,记者跑到铁道大厦,向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

  新型职业农民哪里来?

  ——代表委员谈新形势下农村人才培养问题

  【点题人】山东省招远市蚕庄镇许家村村民张玉辉:“新闻上天天讲新型职业农民,俺农村啥时才能有更多这样的人才?”

  带着张玉辉提出的这个问题,两会期间,记者分别采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委员、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苏华委员和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百丈河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初代表。

  全国政协委员霍学喜:

  农村急需懂技术、会经营、留得住的职业农民

  3月3日,记者跑到铁道大厦,向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求教。

  霍学喜说:“用通俗的话说,新型职业农民就是主要收入来自农业,并且能适应新的市场变化和竞争的人。”

  怕记者还是不明白,霍学喜又打起了比方:“一个果农要变成职业农民,首先要有土地和果树,实现规模种植;还要懂技术,有简单的农机具,让水果量高质优;最后,还要有本事把水果卖个好价钱。”他说,在关中,一个果农如果有15亩苹果园,年收入一般可达10万元以上,好的能挣十七八万元,他们就是新型职业农民。

  如果按照霍学喜“指引”的这个方向和路径去努力,张玉辉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的路途并不遥远。但是,在现实中,张玉辉们发愁的是,如何才能实现“变身”。

  在霍学喜看来,土地是张玉辉们的第一个坎。目前单个农民一般只有5亩左右的地,这种小规模种植不是规模经营,15亩以上才能产生规模效益。但眼下土地流转、确权困难重重,需要政府以法律的形式予以保障。

  学习技术也是难题。在农村种地的基本上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这些人平均年龄偏大,培训起来成本很高。霍学喜说:“农民培训要一竿子扎到土里,培训的教材要实用,讲的课程要让农民听得懂,下乡的农业技术人员要待得住,不能走过场、作秀;培训的经费要花在农民身上,不能中途流失了。”

  “2004年后,我国的农业国际竞争力一直在下降,这个问题已经到了非改不可地步。从国际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来看,要想保证农产品可持续供应,必须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参与其中。”霍学喜忧虑地说。

  “青壮年农民应该是新型职业农民的生力军!”霍学喜呼吁:政府要出台更多配套政策,鼓励青壮年农民回乡,把他们培养、培训成懂技术、会经营、留得住的现代职业农民!

  全国人大代表王金初:

  用好政策吸引人才回流、返乡创业

  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