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术工人的心声付出与薪资何时成正比(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  参加国家最高等级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的选手们发问:   付出与薪资何时成正比   实习生 袁贻辰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肖成龙   ■78%受访青工认为付出与薪资不成正比   ■98%受访青工表示身边有同事因薪资过低而跳槽   “拿了‘振兴杯’冠军后跳槽去了一家国企,工资还是2000多元。”第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工具钳工类第一名、20岁出头的张文良在第九届“振兴杯”决赛期间的一席话道出了不少技术工人的心声。   时下,收入低、待遇差、任务重已逐渐和青年技术工人的生存状态画上了等号。

术工人对自我产生了怀疑。

  在调查中,有高达98%的受访青年技术工人表示,自己身边有同事因薪资过低而跳槽。

  “现在技术工人的工作加班加点,与当前工人的付出差距很大。但是入了这个门,好像就得承受。”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青年车工刘炎昌说起现状满是无奈。这个曾经“对车工行业有浓烈兴趣”的年轻人在入职短短几年内很快变得现实了,如今支持他继续在这个本该带给他无限荣耀和快乐的岗位工作的仅仅是“图个方便”:“我在当前的工作单位工作,就是图个方便,我的房子就是买在单位附近,必须得工作,还得养家糊口,还要还房贷。”

  “既来之则安之。有些有干劲的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下,干着没劲,这样的工作不怎么能吸引人才。”这位年轻人说,自己不愿意推荐自己的亲戚朋友去做技术工人。

  流失成了青工绕不开的话题

  流失,成为这一批75后、80后、90后青年技术工人间绕不开的话题。

  青海油田机械厂机加工车间班长屈信林见证了车间近年来人才的流失:“30年前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都是以当技术工人为傲。现在的年轻人一听待遇差都躲得远远的。”

  现实是残酷的,5年内屈信林所在的车间仅招进了两名青年车工。其中一位,还是因为父母也在青海油田工作为了就近选择回家才进了车间。短短十几年,屈信林所在的车间车工人数已经由曾经的70余人变成了如今的17人。

  “现在参加工作感觉总是低人一等,我不愿意继续做工人了,很辛苦。”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波已经开始行动。现在他正在考教师资格证,打算去一所职业学校当教师。

  在唐波的眼中,每个人都有更好的追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同班同学,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现状,我也想努力改变自己。”

  应给予青工看得到的未来

  要留住优秀的青年技术工人有多难?

  美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在采访美国前教育部长威廉·贝特家时意外发现,这位部长的别墅,左边住着一名修下水道的水管工,右边住的是一名超市营业员。“他们虽然都是蓝领,但收入并不低,与我这个部长收入不分上下,社会地位很高”。

  对比两国现状,团湖北省委城市部部长罗勇认为,当下“收入分配结构确实有点失衡”,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一线的操作人员毕竟是直接生产出产品的人,如果他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心里难免产生逃离感”。

  此外,罗勇也发现,呼吁多劳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