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提供免费非学历教育却难招学生(3)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提供免费教育却难招学生 民办非学历 活得不容易 制图:张芳曼   免费上学,却招不来学生,这样的尴尬,发生在北京华夏管理学院。作为一所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该校联合爱国者、新东方、汇源等开展“百家企业联盟发起免费求学行动”,计划从2012年起每年招收500至1000名优秀贫困生免费就读。两年下来,尽管入学人数从去年的56人上升到今年的近200人,但远未招满预期中的人数。   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阵营中,823所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占据了半壁江山,而类似北京华夏管理学院的境遇,几乎是这些

的发展选择,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树立品牌意识,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唯如此,才有可能健康成长。 (赵婀娜 闫星辰)

做好自己才能赢得信任(快评)

  面对低迷的招生率,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多有抱怨。缺少财政支持、就业只认文凭、公众持有偏见……体制与环境的苛刻,似乎成了他们处境尴尬的终极解释。然而,这些教育机构却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事实:学生选择与否取决于教育质量,而动摇社会信任根基的,有时恰恰是民校自己。

  不可否认,民办教育发展多年,尽管国家曾出台相关政策,但一些发展瓶颈至今仍未解决。但现实条件的制约,并不能成为一些民办教育机构丢掉节操、罔顾自律的借口。不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反而走上虚假宣传、违规招生的歪路,即便一时骗来了生源,也早晚落入市场选择的“黑名单”。

  教育承担传道授业之责,关乎学生前途。从这个角度讲,教育部门应提高民办教育办学门槛,引入真正有教育情怀和实力的社会力量,坚守教育价值底线,允许其有合理回报,但不能把盈利作为唯一目的。对于良莠不齐的各类民办教育机构,教育部门也有责任加强监管,建立年度考核等长效机制,形成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

  至于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与其抱怨不公待遇,倒不如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找准定位和特色,脚踏实地提高内功。毕竟,教育质量才是一所学校安身立命的根本,学生的口碑积累比任何宣传都管用。只有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真正提供文凭之外的发展路径,民办非学历教育才能守住自己的阵地,赢得社会的信任。(白洋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