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考专升本政治重点选择题二(3)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146.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147.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48. 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149. 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150. 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说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具有多样性   151. 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应依据他:对社会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200.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体现生产关系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201.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02.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0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204.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稳定

  205.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206.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07.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必须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8. 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209. 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

  210.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211.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212. 所有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213. 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唯心论

  214.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15. 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216. 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17.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218. 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

  219.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20. 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下列错误的是: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21. 人的价值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这是指: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22.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约80年间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223.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南昌起义

  224. 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反对本本主义》

  225. 大革命失败后建立的南京国民党政权的性质是:城市合办和乡村豪绅阶级政权

  226. 国民党反动政权存在的基础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

  227.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