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考纲要求2(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三、简答题   1.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基础。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   (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2)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 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   2.简述解放思想实事

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实行台阶式的发展战略。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依靠力量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人民解放军,依靠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依靠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2.试述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这个命题,指出了邓小平理论的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即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坚持;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 义。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即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提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教文、民族、军事、外交、统战、党建等方面,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

  3.试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邓小平理论包含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则是它的精髓。

  (2)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落后的观念和僵化的教条束缚中解放出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因此必须把二者辩证统一起来。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