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考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记叙文部分五(3)
- 来源:
- 江西成考网
- 发布日期
-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故都的秋》(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郁达夫五四时期小说,散文创作方面得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多采用“自叙体”。他与郭沫若,成仿吾组织创造社。 《主旨》 本文着眼于故都的秋色,秋声,秋意,突出表现“色彩浓,回味永”以及“清,静,悲凉”的北国秋天的特点,表达作者向往,热爱北国秋天的思想感情。 《课文串讲》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写作者对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作者想饱偿故都之秋的迫切心情。 第二部分:(3——9自然段),采用描写
第一句,表明香市重兴的背景,并说明大革命以后的时代环境,社会文化对香市的影响;
第二句,以公安分局象征国民党反动统治已占据农村;
第三句,蚕种改良所更有深意。30年代,洋货充斥市场,严重地冲击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农民不得不废弃“土种”,购买“洋种蚕”。意味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步步深入,揭示农村破产的重要原因。
《爱尔克的灯光》(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巴金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
处女作《幻灭》,《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寒夜》等等。
本文写作于1941年,收入《龙,虎,狗》之中。
本文是抒情散文。
《主旨》
本文通过抒写作者回故乡时的所忆所念,所思所感,控诉了所谓“长宜子孙”的封建家庭对年轻生命,年轻心灵的摧残,表现出巴金对受害者的深深同情,并由18年后“回来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景”的观感,显示作者对封建势力的本质及其顽固性的深刻认识。作者总结出一个真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唯一的出路就是和旧家庭决裂,年轻人应该走出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寻求光明的前途。
《课文串讲》
全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写作者“我”重访10年前的故居。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12自然段“守门的卫兵用怀疑的眼光看我——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描写作者在故居前的所忆所思所念所感。
第一层:(2——8自然段)“守门的卫兵用怀疑的眼光看我——我走了很多的路。”
由故居内昏暗的灯光,看到家族走向衰败,由眼前的灯光联想起哈立希岛上爱尔克姐姐的灯光,并引起对自己姐姐的怀念,姐姐被专制的封建家庭所扼杀,“我”18年来走过许多路,又返回家乡,就是为吊唁亡故的姐姐。
第二层:(9——12自然段)“19年,似乎一切全变了——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作者感到眼前一切与19年前没有变化,闭塞,停滞,落后,愚昧,后代人仍然重复着前人的悲剧,作者对“长宜子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表达了自己要冲破封建家庭狭小天地束缚的决心。
第三部分:(13——15自然段)作者离开了小家,走向广大世界,受心灵的召唤,去探索自己应该走的道路。
《学习要点与难点》
1,“长宜子孙”的意思。
“长宜子孙”的
- 相关“江西成考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记叙文部分五(3)”的文章
- 成考直播通关课程免费领取2018-03-08
- 江西成人高考切忌粗心大意!2018-02-25
- 解读江西成人高考与普通高考的证书比较2018-02-25
- 第3期:远程网络教育介绍2018-01-05
- 第2期:成人学历提升方案2018-01-05
- 第1期:成人高考介绍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