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考高起点借同义词释文言词义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借同义词释文言词义   社会发展,语言演变。文言难,在“古”字上,时代久远,面目陌生,理解困难,试题涉及古今不一致、一词多义等许多方面,难学、难译,得分低。化难为易,需明白“今”,语言演变过程是继承与发展的过程,相异的背后必有相同的一面,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寻找它们的联系,并加以充分利用,由近知远,由古识今。   文言词义的理解是文言学习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在中国古代文献语言学中它属于训诂的范围,其中用得最多的、最普遍的义训是同义词训释法,如“明,朗也”,同义词大量用于词义解释,同义词也经常

  借同义词释文言词义

  社会发展,语言演变。文言难,在“古”字上,时代久远,面目陌生,理解困难,试题涉及古今不一致、一词多义等许多方面,难学、难译,得分低。化难为易,需明白“今”,语言演变过程是继承与发展的过程,相异的背后必有相同的一面,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寻找它们的联系,并加以充分利用,由近知远,由古识今。

  文言词义的理解是文言学习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在中国古代文献语言学中它属于训诂的范围,其中用得最多的、最普遍的义训是同义词训释法,如“明,朗也”,同义词大量用于词义解释,同义词也经常广泛连用。古汉语同义词丰富,沿袭下来,现代汉语同义并列词在词汇总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借同义词解文言词义不失为一种有效办法。

  一、借古代汉语同义词释文言词义

  古汉语同义词运用非常广泛,有的沿用至今,如“逃:亡”;有的现在不同义了,如“树:艺”,上古都为种植,《孟子。许行》“树艺五谷”,后来不同义了,借同义互释法,能有效解难解疑,准确释义。

  1.利用同义词相连构成同义复词释义

  指两个同义词连在一起,组成一个联合词组表同一个意思。

  高考示例

  ①(04全国河南、山东等地)11题B祷请:向神灵祈求。C访问:咨询,打听。D行旅:旅行,游览。(这几个词都可看作同义复词,其中D处该活用为名词)。

  ②(02春高)A铨简,(均为选拔义,在“而翁长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就是此义)。

  ③(05全国。四川等地)11翻译: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其中“猝遽”均为“仓促”义,“谴让”均为“责备”义)。

  ④(05全国III.河南等地)11翻译:⑵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危笃”均为“病重”,“疾病”为“重病”)

  这类现象在教材中比比皆是。

  ①立诛杀曹无伤(诛:杀)(《鸿门宴》)。

  ②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问:讯)(《桃花源记》)。

  ③媪之送燕太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念:悲)(《触龙说赵太后》)。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迁:灭)(《六国论》)。

  ⑤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归:还,迎:取)(《孔雀东面飞》)。

  ⑥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从:许)(《孔雀东面飞》)。

  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兄弟(逼:迫)(《孔雀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