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考语文常用文言文虚词阐释二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有时表示时间上的承续性,可译为“以后”、“然后”。例如:公入而赋……姜出而赋……(《郑伯克段于鄢》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论毅力》)   (1)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李将军列传》)有时还可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例如:   (2)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李将军列传》)   2.表示逆向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但是”、“然而”、“反而”、“反倒”等: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有时表示时间上的承续性,可译为“以后”、“然后”。例如:公入而赋……姜出而赋……(《郑伯克段于鄢》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论毅力》)

  (1)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李将军列传》)有时还可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例如:

  (2)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李将军列传》)

  2.表示逆向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但是”、“然而”、“反而”、“反倒”等: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季氏将伐颛臾》)

  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氏将伐颛臾》)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庄子 秋水》)

  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论毅力》)

  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这耶?(《张中丞传后叙》)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前赤壁赋》)

  虽一毫而莫取。(《前赤壁赋》)

  代词

  指代第二人称,用作主语或定语,译为“你”或“你们”。例如:

  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左传 定公十年》)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种树郭橐驼传》)

  于(於)

  介词。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种:

  1. 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事物、内容等,可译为“对”、“向”、“到”等,有时也可不译。例如: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2)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答李翊书》)

  (3)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郑伯克段于鄢》)

  (4)文倦于是,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冯谖客孟尝君》)

  2.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地点、时间等。可译为“在”、“从”、“至”、“到”等。例如: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寡人之於国也》)――于:可译为“到”、“至”。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