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库尔勒维吾尔语实习基地(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爱洒天山百日情 鱼水相依一世亲 ——记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库尔勒维吾尔语实习基地   临近毕业,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维吾尔语翻译专业学生邹国文脸上洋溢着掩不住的幸福。原来,两位维吾尔族姑娘玛依热和阿尔孜古丽,专程从新疆库尔勒赶到学院为他送行。这两位姑娘是邹国文毕业实习家庭的阿恰(维吾尔语意为姐姐)。   从1998年起,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创新教学模式,在库尔勒市的4个乡镇设立维吾尔语教学实习基地,每年组织维吾尔语翻译专业学员入住维吾尔族群众家庭,进行为期3至6个月的实习。在与维吾尔族

片处理技术,帮助艾合买提江·亚生开起照相馆。随后,手机销售、体育彩票、水电费缴纳等业务也相继落户营业部。

  “现在我已经开了三家店面,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真得感谢孙振者和王鹏飞,他们有学识、有头脑,帮助我找到致富门路。”艾合买提江·亚生的父亲说。

  “学员实习入村入户好得很,他们帮助乡亲走出经济发展新路。”阿拉多尕村村主任克依木·买买提说。正是在实习学员的帮助下,他用活小额贷款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将周边1100多亩梨园进行整合,牵头成立香梨生产合作社,实现了香梨的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合作社开办后,全村人均年收入增长了1.8倍。

  “‘兵儿子’就像亲儿子一样”

  毕业学员李文杰和女朋友约定,今年休假先去他家,但李文杰首先带她去的并不是宁夏老家,而是远在新疆库尔勒的实习之家。“虽然3个月的相处时间是短暂的,但那份至真至纯的亲情是永恒的。”李文杰动情地向女友讲述当年实习时的故事。

  得知“兵儿子”要回家的好消息,那曼江早早就带着家人来到村口迎接。他说,这些年自己家一共来过13个“兵儿子”,每个都很孝顺,隔三岔五给他打电话、发信息,问问生活近况。

  “多一个‘兵儿子’就多一个亲人,我们家家户户都想抢一个回来。”71岁的帕丽旦说。帕丽旦老人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腿肿得像吹过气一样,走路都困难,遇到天阴或天气骤变更是疼痛难忍。“兵儿子”曹杰来了后立即给在四川老家从医多年的父亲打电话求助。几天后,父亲寄来特效药。曹杰伺候老人治疗20多天,她的腿脚慢慢消肿了,疼痛也减轻了。她感慨道:“这个‘兵儿子’就像亲儿子一样。”(记者 陈劲松 特约记者 莫福春 通讯员 孙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