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鱼水相依暖边疆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鱼水相依暖边疆——记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库尔勒维吾尔语实习基地   新华网乌鲁木齐7月23日电(樊永强、黄宝峰、王建英)临近军校毕业,两位维吾尔族姑娘玛依热和阿尔孜古丽,专程从新疆库尔勒市哈拉玉宫乡赶到480多公里外的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为主动申请到边防一线部队工作的“弟弟”邹国文送行。   邹国文学习的是维吾尔语翻译专业,两位维吾尔族姑娘是他实习家庭里的阿恰(维吾尔语意为姐姐)。姐弟间的行行热泪诉说着暖暖亲情。   1998年,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创新教学模式,在新疆库尔勒市维吾

鱼水相依暖边疆——记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库尔勒维吾尔语实习基地

  新华网乌鲁木齐7月23日电(樊永强、黄宝峰、王建英)临近军校毕业,两位维吾尔族姑娘玛依热和阿尔孜古丽,专程从新疆库尔勒市哈拉玉宫乡赶到480多公里外的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为主动申请到边防一线部队工作的“弟弟”邹国文送行。

  邹国文学习的是维吾尔语翻译专业,两位维吾尔族姑娘是他实习家庭里的阿恰(维吾尔语意为姐姐)。姐弟间的行行热泪诉说着暖暖亲情。

  1998年,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创新教学模式,在新疆库尔勒市维吾尔语中心方言区设立教学实习基地,每年组织维吾尔语翻译专业学员入住维吾尔族群众家庭,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娱乐,进行为期3至6个月的实习。

  在与维吾尔族群众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学院历届党委领导指导实习学员一手抓语言学习全面提高素质,一手抓思想传播倾心凝聚群众,探索了一条边疆民族地区军队引导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的新路,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作出了积极贡献。

  进果园,下农庄,面对面开展宣讲

  实习地区84.7%是少数民族群众,他们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且有近2/3不懂汉语。一批批实习学员进村入户就认父母、结兄弟,起维吾尔族名字,用维吾尔语交流,与所在家庭同住一间房不分彼此,同坐一张桌不分主次,同吃一锅饭不分你我。距离拉近了,情感就打通了。

  实习基地建立伊始,学院党委明确提出,要发挥实习学员通晓“双语”、理论扎实的优势,把深奥理论写成身边故事讲出来,把核心思想谱成民族歌曲唱出来,把重要观点译成民族语言说出来,用听得懂、看得见、记得住的方式,让群众了解掌握党和国家政策,及时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早点过上好日子。

  一次听完理论宣讲,哈拉玉宫乡102岁高龄的买买提·阿吉老人感慨地说:“我经历了三个时代,巴依(维吾尔语意为地主)让我们当牛又做马,旧军阀向我们收粮又要钱,只有如今的共产党不收钱不收粮,还给我养老盖新房,现在才是最好的时代。”

  连续17年,学院坚持党的创新理论每发展一步,编译工作就跟进一步,先后组织编印政策理论宣讲双语读本20套、1200多册。少数民族群众说:“解放军讲道理,就像百灵鸟在歌唱,给我们带来了春天的福音。”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库尔勒因盛产香梨而闻名遐迩。阿拉多尕村村长克依木·买买提向实习学员详细了解小额贷款和农村土地流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