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望城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望城模式(2)
- 来源:
- 江西成考网
- 发布日期
-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没有农校,就没有我的今天”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望城模式” 4月1日,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新康乡湘江村,龙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入近2000万元的大米加工中心正在建设之中。站在热火朝天的工地前,公司老板袁虎告诉记者:“没有农校,就没有我的今天。” 1985年出生的袁虎,是典型的“农二代”,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2009年返乡,在新康乡农校的指导下,他流转了2600亩土地,开始了种粮创业之梦,逐渐形成了一条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他也相继获得“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
望城区教育局局长万畅红告诉记者,2008年,望城区在湖南省率先实现了农校和社区学校“四独立”,即独立校园、独立法人、独立编制、独立经费。目前全区14所乡镇农校,其中4所是省示范性农校,10所是市示范性农校,共有52名教师。农校既是教育机构,又是乡镇的一个二级单位,校长由乡镇长兼任。
在新康乡农校常务副校长何伟看来,农校“独立”一是能够及时根据产业调整需求进行培训,二是能够及时了解农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在新康乡农校2015年的办班计划上,“乡村旅游员”、“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家政服务员”等新名词,就是在深入调查农民需求的基础上而开设的课程。
推动农民就地创新创业
袁虎还记得2009年返乡时的彷徨,打工赚了20万元,想创业但没有技术,家人也认为风险大,纷纷表示担心。“如果没有农校培训,没有农校提供技术保障,没有技术上的风险和压力,我是不敢搞的。”
望城区区长孔玉成说,城镇化不等于农村“空心化”,建设新农村的核心在“人”,我们的理念就是让农民“就地培训、就地提升、就地致富、就地发展”,让农民不再外出务工,让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推动他们由传统农民向新型的职业农民转型,推动农民创新创业。
针对这种理念,望城区培训新型农民的一个思路就是紧密对接各乡镇特色产业,广泛开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所需的实用技术培训,自主开发和引进花卉、苗木繁育、特种水产养殖、有机蔬菜种植等技术200余项,近三年开办新型产业技术培训39期,培训5976人次,还广泛开展了农民SYB(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
目前,望城职成教育初步实现了从对接产业向引领产业、提升产业转型,全区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一大批农民走上了职业化发展道路。 (记者 阳锡叶)
《中国教育报》2015年4月13日第5版
- 相关“湖南长沙望城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望城模式(2)”的文章
- 成考直播通关课程免费领取2018-03-08
- 江西成人高考切忌粗心大意!2018-02-25
- 解读江西成人高考与普通高考的证书比较2018-02-25
- 第3期:远程网络教育介绍2018-01-05
- 第2期:成人学历提升方案2018-01-05
- 第1期:成人高考介绍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