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望城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望城模式
- 来源:
- 江西成考网
- 发布日期
-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没有农校,就没有我的今天”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望城模式” 4月1日,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新康乡湘江村,龙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入近2000万元的大米加工中心正在建设之中。站在热火朝天的工地前,公司老板袁虎告诉记者:“没有农校,就没有我的今天。” 1985年出生的袁虎,是典型的“农二代”,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2009年返乡,在新康乡农校的指导下,他流转了2600亩土地,开始了种粮创业之梦,逐渐形成了一条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他也相继获得“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
“没有农校,就没有我的今天”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望城模式”
4月1日,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新康乡湘江村,龙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入近2000万元的大米加工中心正在建设之中。站在热火朝天的工地前,公司老板袁虎告诉记者:“没有农校,就没有我的今天。”
1985年出生的袁虎,是典型的“农二代”,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2009年返乡,在新康乡农校的指导下,他流转了2600亩土地,开始了种粮创业之梦,逐渐形成了一条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他也相继获得“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还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像袁虎这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如今在望城不断涌现,目前,该区有农业合作社520多个,种粮大户500余个,被誉为“望城现象”。而这些,离不开该区近年来致力于培育新型农民的实践。
统筹安排形成培训合力
望城区2011年由县改区,辖9个街道,10个乡镇。2006年以前,望城区农民培训存在与很多地区相同的问题。
“以前,培训部门包括教育局、劳动局、农业局、科技局、农机局等部门,这个部门培训一两天,那个部门培训一两天,没有多大效果。”望城区副区长苏敏芳说,这种多头管理的局面一方面使得培训资源过于分散,形不成合力;另一方面也让农民眼花缭乱,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去哪个部门培训。
2006年,望城区成立了由职业中专为牵头学校,区内职业学校、培训机构、乡镇农校和相关规模企业组成的区职教中心。区职教中心对全区成人教育实行统筹培训计划、统筹培训项目、统筹师资队伍、统筹培训经费、统筹考核评估等“五个统筹”。
职教中心改变过去“九龙治水”的状况,农民培训计划、课程等都要由职教中心统筹。望城区职业中专校长、区职教中心办公室主任杨奇才说,政府每年240万元的培训经费由中心统筹,农民培训资金得到了保障。同时,技能培训效果得到了提升,农民参培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在家门口就可参加培训
“过去培训都是农民往城里跑,现在是到了家门口。培训形式也多样,既有集中上课,也有上门培训,还能带着农民走进高校、走到外地‘取经’,农民非常欢迎。”格塘镇农校常务副校长刘建宏告诉记者,过去农民培训集中在城里,路程远,耗费时间,成本较高,农民都不愿意去,而现在农校就设在乡镇,甚至还在村里开设了教学点
- 相关“湖南长沙望城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望城模式”的文章
- 成考直播通关课程免费领取2018-03-08
- 江西成人高考切忌粗心大意!2018-02-25
- 解读江西成人高考与普通高考的证书比较2018-02-25
- 第3期:远程网络教育介绍2018-01-05
- 第2期:成人学历提升方案2018-01-05
- 第1期:成人高考介绍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