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教育学院以“教研力”提升“培训力”(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以“教研力”提升“培训力” 吉林教育学院教师培训改革纪实   “改革前,教研和培训工作各自为政、互不统属。改革后,教研和培训工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研更系统了,培训更解渴了。”吉林省教育学院院长张德利近日对记者说,这一切的变化,源自学院实施的“研培一体化”改革。    当前,在全国大多数省市,教研机构和培训机构分设为两个单位,而在吉林,它们却同属一个单位,这种模式使得“研培一体化”的实施有了天然优势。吉林省教育学院紧紧抓住这一优势,以“教研力”提升“培训力”,在“研培一体化”的体制和工作运行等方面进

时期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几年前,教研和培训结合不够紧密,而且教研的行政化取向比较严重。”吉林省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秦磊敏锐地发现了这些问题,多次在学院工作会议上强调“研培结合”,并逐步推动理念的渗透和实施。 

  “教研室的成立,最早是为了对教学工作实施专业的、规范化的管理或控制,是教育行政部门部分权力的让渡,‘教学管理’曾经是其核心职能。”秦磊说,它的产生是以教研员的专业素质及教学研究水平远高于教师,而教师接受专业扶持、专业指导的途径较为单一为前提的。 

  但是,在信息咨询时代,教师获取资源的途径便利了,他们不再把渴求专业指导的目光单纯投放在教研员层面。在这种情况下,教研组织把重心从“管理”转移到“服务”,以专业权威的树立,强化对学校和教师的引导,显然是发展趋势之所在。教研和培训是两个轮子,可以说是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的两个支点,差异在教研活动缺乏系统性,而培训工作容易缺乏针对性,如能实现两个支点的交会,形成合力,发挥教研力量能摸清一线问题的优势,将会大大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基于这样的考虑,学院确立了深化“研培结合”的理念,提出“教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培训”、“培训是教研工作的拓展和延伸”,从研培管理体制、工作运行机制等方面实施了教研和培训工作的一体化。 

  从2012年开始,学院开始从整体上实施了“研培一体化”的体制建设,不仅从基层部门的体制改革上完成了教研和培训的整合,把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综合教研部,以及民族教研部、职业教研部均更名为教研培训部,赋予教研和培训职能。此外,还从管理体制上加强了研培结合,把以前教研和培训工作的分片管理变为片、线结合的管理体制。 

  从“学院派”到“研培式”:教师培训蹚出新路 

  像许多教师培训工作者一样,宋胜杰在任培训中心副主任时也曾遇到过这样的苦恼:“教师们的留言反馈,有时让我们很寒心,我们精心设计课程,邀请全国最有名的专家讲课,但教师们并不买账,说听的时候热热乎乎的,走的时候没记住什么。” 

  教师们不买账,是因为没解决其课堂实际问题。慢慢地,宋胜杰发现,教师是在一个每天跟学生在一起的“空间”工作,培训应该到真实的“空间”中去,找到教师的需求。 

  教研员经常深入课堂,给教师教学把脉,其研究和指导功能,恰恰能够弥补培训还不够深入的问题。宋胜杰举例说,课堂教学中存在忽视基本素养培育的问题,比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