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学院十年坚持面向京郊教师开展培训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绿色耕耘”培育优秀农村教师 ——北京教育学院坚持十年培训京郊教师纪实    现就职于北京小学大兴分校的数学教师孙贵合,从10年前的一名普通教师,到如今成长为北京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名师工程”成员。说起10年的发展,孙贵合说:“是京郊教师‘绿色耕耘’培训让我明确了专业发展的方向。”   2004年6月,由北京市财政全额拨款、市教委统筹规划、北京教育学院负责组织实施的京郊教师“绿色耕耘”培训全面启动。历时10年,培训惠及北京远郊区县所有小学、初中和部分高中,辐射率近100%,参训学员达

“绿色耕耘”培育优秀农村教师

——北京教育学院坚持十年培训京郊教师纪实 

  现就职于北京小学大兴分校的数学教师孙贵合,从10年前的一名普通教师,到如今成长为北京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名师工程”成员。说起10年的发展,孙贵合说:“是京郊教师‘绿色耕耘’培训让我明确了专业发展的方向。”

  2004年6月,由北京市财政全额拨款、市教委统筹规划、北京教育学院负责组织实施的京郊教师“绿色耕耘”培训全面启动。历时10年,培训惠及北京远郊区县所有小学、初中和部分高中,辐射率近100%,参训学员达1.5万余人次,一批批名师、名校长脱颖而出,成为京郊农村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

  创新模式提高培训实效

  10年前,优秀师资紧缺一度成为制约京郊农村中小学发展的瓶颈。此时接到“绿色耕耘”计划的培训任务,北京教育学院十分重视,院长李方带领项目组进行了深入调研。

  “在‘把脉’京郊农村教师成长问题和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专业化培训模式。”李方说。

  进入“十二五”以来,“绿色耕耘”培训不断深化。按照分层次、主题式的思路,培训一方面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细化为适应期、熟练期、发展前期、发展后期和创造期;另一方面基于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现状,以关注急需、抓关键人群为原则,以熟练期、发展前期、“教非所学”教师为培训对象,“量体裁衣”,提高培训实效性。

  在培训内容与课程上,“绿色耕耘”培训确定了“三段式”实施模式,紧紧围绕集中理论学习、分组实践指导、成果展示交流有机融合和整体推进的方式展开,强调理论学习和专家引领,强调导师指导和同伴互助下的实践和反思,进而实现在培训过程中改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目的。

  在培训者的选择与组织上,“绿色耕耘”培训加强优质师资整合,聘请大批的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授和研究员,还聘请了华应龙、吴正宪、王能智等全国知名的优秀中小学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组成学科授课和指导专家库,实行“1+1”双导师制。

  送培到校全程监控质量

  今年9月25日一大早,北京教育学院“绿色耕耘”培训初中数学学科指导专家组成员驱车60多公里,到达怀柔区第三中学,听参训学员、初二数学教师彭玉梅和王小勇的现场课。这是培训分组实践指导环节的一部分。

  整个上午,学科专家团队分两组听了两名学员的现场课,并在此基础上共同观摩了怀柔区数学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课后,学科指导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