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挖人”大潮,谁来培养年轻科研苗子(2)
- 来源:
- 江西成考网
- 发布日期
- 2017年08月21日
摘要: “高薪挖人”大潮,谁来培养年轻科研苗子 作为我国农业科研“国家队”,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其60岁生日到来之际,只启动了一项和“人”有关的资助工程,还是和年轻人有关,名曰“青年人才工程”。 前不久,这个工程的总体目标对外公布:计划到2030年,中国农科院45岁以下的青年人才总规模力争达到4750人左右,持续稳定在科技人才总量的2/3,其中优秀青年人才总量达到570人左右。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大潮来袭的大背景下,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人才,成了各方争先抢夺的对象。这
在列举一些国家的举措之后,唐华俊说,发达国家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全球争夺呈现出阶段前移和本土化的趋势,人才竞争不但要挖“树”,而且还要挖“苗”,海外引智引才的压力日渐增大。
相应地,国内的人才竞争也不可小觑。他说,高校系统近两年实施的“双一流”战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高薪挖人”的风潮,这种现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科研院所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在中国农科院的人才工作会上,唐华俊仅给出几组数字来总结成绩,却用8个段落的“大篇幅”来谈“差距与不足”。他说,要清醒看到,与“三农”发展重大需求相比,与农业科研国家队地位和科技创新工程任务目标相比,农科院人才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大树底下不长草的问题浮出水面
唐华俊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农科院组织专门力量对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8家院外单位和23家院属研究所进行专题调研,还通过文献查询、出国培训等渠道,了解美国农业研究局、法国农业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印度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对比分析,查找差距与不足。面对媒体,唐华俊并不回避这些差距和不足,他将问题一一摆了出来——
过去4年,中国农科院实施了一项名为“青年英才计划”的工程,但在调研中唐华俊发现,在这个工程中已经备案的青年英才,竟有22%未曾到岗,也有8%到岗后离职。还有一些科学家过于看重自身的学术权威,不注重后续青年人才的培养,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甚至出现“大树底下不长草”、很好的科研基础却无人接班的局面。
相应地,青年领军人才匮乏、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不容乐观。唐华俊说,在中国农科院,两院院士平均年龄73岁,正高级职称人员平均年龄50岁,创新团队首席平均年龄52岁,到“十四五”末,该院有近三分之二的团队首席将到达退休年龄。
另一方面,该院40岁以下的团队首席仅占7%,而35岁以下青年人才也仅占全员人才队伍的35%,比另一家国字头的科研院所少14个百分点——农业科研青年后备力量不足,一些重点学科领域和方向存在人才青黄不接的隐患。
在唐华俊看来,把问题摆出来,也是希望以此来倒逼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的破除,以更大的魄力和勇气为青年科学家培育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当下一个令他十分头疼的问题就是,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不足,而这背后折射的,则是人才管理体制机制的不灵活。
根据此次调研,该院科研人员对人才评价机制的满意度仅为43%。在人才激励和薪酬水平方面,近七成的所领导和近八成的创新团队首席认为需要提高工资待遇水平;而在科研条件保障方面,73%的青年英才认为急需配备研究生,排在最需要支持的各项政策之首。
唐华俊说,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有的研究所,
- 相关““高薪挖人”大潮,谁来培养年轻科研苗子(2)”的文章
-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成人高考函授大专本科学生报名条件2017-09-04
- 2017年西北工业大学成人高考函授大专本科学生报名条件2017-09-04
- 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成人高考函授大专本科学生报名条件2017-09-04
- 2017年江西大学成人高考函授大专本科学生报名条件2017-09-04
- 2017年江西吉安成人高考考试时间和考试科目公布2017-08-29
- 2017年江西上饶成人高考考试时间和考试科目公布20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