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成为深圳的“斯坦福”?底子薄也是“轻资产”(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8月18日

摘要:  谁将成为深圳的“斯坦福”?(连线评论员)   对话人:   何鼎鼎 本报评论员   丁建庭 南方日报评论员 _acM({aid:"mm_122588615_24060014_79798355",format:1,mode:1,gid:1,serverbaseurl:"afpeng.alimama.com/"});   何鼎鼎:一流的城市,当有一流的大学。在北上广深这4座“一线城市”中,深圳最显眼的短板可能正是高等教育。正因此,从引入北大清华研究生院等

量固然重要,品质才是关键;再次,既要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也要重点培育一批一流学科,尤其要支持建设保障民生和产业发展亟须的医学类、理工类、应用技术类学科;最后,考虑到深圳创新创业特色,大学的发展不必扎堆发展“综合性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可以率先突围。

  何鼎鼎:深圳是一座改革创新的城市。如果从改革开放近40年的视角出发,深圳发展高等教育的实践,不仅是补自身短板的发展策略、保持竞争力的人才战略,更是全国意义上高等教育均等化的有益探索。毕竟,放眼国内,做大高等教育的蛋糕仍是普遍期待。

  丁建庭:改革创新是深圳鲜明的城市气质。底子薄是劣势,换个角度看也是“轻资产”。只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改革方向的,大胆试、勇敢闯,都有利于探索出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模式,找到教育和城市共赢的有效路径。这不仅能够助推深圳的“动力再造”,也能够为全国其他高等教育基础薄弱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促进全国高等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