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学院”成网红 高校如何玩转“个性专业”?(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新媒体专电 题:“龙虾学院”成“网红”,高校如何玩转“个性专业”?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杨喆 周闻韬   小龙虾又火了,这次是因为一所学校。坐落在湖北潜江的龙虾学院日前公开招生情况,有网友调侃说:“这个学校我能读到博士后!”近年来各地一些高校试水设置“个性专业”,热潮之下,现状却参差不齐。专家学者认为,创新设置高校专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但不能盲目“蹭热点”,“个性专业”的发展需包容审慎来看待。   龙虾学院:并非培养“吃货” _acM({ai

就业情况来看,“应该说是供不应求,很多俱乐部、马场都找上门来签约,薪酬待遇也不错。”

  在海南省,三亚学院从2008年开始起在旅业管理学院设置邮轮管理专业,主要为远洋邮轮、星级酒店培养专业性服务人才。

  “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可以拿到大学本科文凭,在学校里学习的服务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专业的礼仪礼节训练也能为他们在竞争中加分。”旅业管理学院院长柴勇说,该专业近两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九成。

  一些“个性专业”在蓬勃发展,但也有一些停止了办学。柴勇介绍,同样是在三亚学院,该校自2010年起成立的体育竞猜管理专业已在三年前停止招生。

  “今年送走了这个专业的最后一批毕业生,培养的主要是俱乐部管理和体育彩票方面的人才。但因不是当地的重点发展产业,后来就把它取消了。”柴勇说。

  此外,有媒体报道称,某高校2013年开通彩票事业管理方向研究生一年后便因一些原因停止招生。一些网友认为,部分类似于彩票专业的个性化专业就业方向较窄,社会认可度还有待提高。

  “个性专业”发展需包容审慎看待

  有专家认为,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大学学科专业的设置必须考虑到这一问题,这也是“个性专业”层出不穷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李家兴说,高等教育最终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办学才有意义,才有价值,因此特色专业的出现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高等教育专业趋同的现状要想转变,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设置等环节就要跟社会需求联系得更紧,要跟社会业态的发展相适应。

  “诸如龙虾学院的出现正是这样的有益尝试。但新成立的一些专业在把握学生培养成才的规律等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公共的标准,有时候难免在发展中会遇到问题。”李家兴说。

  专家认为,“个性专业”的出现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应当鼓励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有创新,同时应理性分析和看待新型应用型专业,抱着宽容的心态,允许其失败,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社会应用型学科的发展之道。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谢长法认为,当前“个性专业”的设置仍主要集中在民办高校领域,他建议一些公立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或区位优势做出尝试,但需要做好相关推介工作,提高社会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