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幻想照进现实 智能集群无人机离我们还远吗?(3)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  本报记者 张佳星   有人通过基因改造让蜻蜓变成了活体无人机!给蜻蜓背上微导航系统,通过基因改造使蜻蜓的神经细胞和翅膀协同作用,对光脉冲做出反应,让它能够被操控。   这个模糊了生命与非生命边界的研究,7月13日刊载于本报“共享科学”版面上。看似聪明到无以复加的改造,却只关注了人类需要的一面——将蜻蜓的飞翔能力赋予机器,不可轻视的另一面是,它让无人机有了生物的智慧。   天性矛盾的人类一边惧怕着人工智能的超越,一边却不曾停止“科学怪人”的造物黑手。会思考、会飞行、能协作的智能无人机

在他的短篇作品《地心烈焰》中,详述了地心智慧的发现。在每平方英寸承受30吨压力的地下15000米,科学家通过岩层扫描仪发现了智慧生物。“那一定是一种压缩态的高密度生命,这种生物可以在白热的岩石间穿行,”文中写道,“人类赖以生存的温度与压强的范围实在太有限了”,而它们在地球的钢铁核心建起了整座城市。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森林,这……这是个农场!”阿瑟·克拉克的《遥远地球之歌》阐述了类似的发现,在新行星萨拉萨星上,人类驻扎了700年后,才发现这里的海底存在着原住民。“它们完全依照本能行动,像蚂蚁、蜜蜂和白蚁等那些地球上的社会性昆虫一样”,会制作工具,居住地分居住区和商业区,分布洞穴的岩石就像“古怪的建筑师设计的公寓楼”。

  未知智慧的存在时刻警醒着人类应该对生命保持敬畏,妄加改造无异于斩断悬挂“达摩克利斯之剑”的那根马鬃,令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