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浙“新高考”录取季从按分取人转向看分+看人(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25日

摘要:  当下,正处于高校录取季,各批次院校陆续完成录取工作。   2017年,承担为国家高考改革先行先试使命的上海、浙江率先步入考试科目“3+3”和“两依据、一参考”的“新高考”时代。   因应新高考,不仅两地教育考试院做出调整,许多高校也做出相应调整。以不久前刚刚完成在沪录取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例,为与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接轨,今年清华就专门设立了上海领军计划,北大则专门设立了上海博雅计划,加上零志愿批次招生、自主招生和艺体特长类招生,两校在上海录取200余名学生,招生类别、录取形式和计分

  而包括清华、北大等高校在浙江采取的“三位一体”招生也是如此,在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之余,更强化高校对考生的个性考察,希望能够在尊重高考统一选拔的前提下,实现高校与考生之间的“精准匹配”。

  不仅在浙江和上海,在四川,综合素质评价也开始在高校录取中发挥重要作用。今年,就有6所综合考核试点院校在四川的本科提前批招生,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在投档时便将符合条件的合格生源投给高校,由招生院校根据考生的综合评价成绩择优录取。6所在川综合考核试点招生院校的录取规则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统一高考,实行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及高校自行测试结果相结合的录取办法。

  “如何在招生中科学地使用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还有待研究,这也是高校探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与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难得机遇。”廖宗廷说。

  更大选择权,更聚焦专业,增强高校与考生匹配度

  根据方案,浙江在高考招录和志愿填报中,改革的步子是迈得最大的。

  几个变化很突出:一是取消文理及批次,新高考录取分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三类。二是从以往按批次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变为按考生成绩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新高考各类各段分数线,是按实考人数的总分排序来划定的。以普通类为例,总分排名前20%的考生划为第一段,前60%、前90%分别划为第二、三段。平行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按计划1∶1比例投档后,最后一名被投档考生的分数,即为某院校的某专业(类)投档线。原来看考生的“名次”,新高考则看在其所属高考类别中的“位次”。位次是按照某类全体考生成绩高低排定的相对位置,成为今年考生填报志愿定位参考的重要新指标。三是从以往学校平行志愿,变为专业平行志愿。平行志愿是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来投档的,以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类)为一个志愿单位。普通类志愿依据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分3段填报,考生每次可填报不超过80个专业。

  对于新变化,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高考专业平行志愿按1∶1比例,以一所高校的一个专业为志愿单位投档。作为录取新变化及亮点之一,取消文理科和录取批次,首次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有效地减缓广大考生志愿填报心理压力,解决了长期困扰考生的专业和院校难以兼顾、不能录取到自己喜欢的专业的纠结问题,扩大了考生在录取环节的选择权,并使考生最大程度地“录其所愿”。

  上海的变化,则体现为“更加聚焦专业”。“从目前上海录取工作进展看,高校完全能够适应以院校专业组为投档模式的录取工作,新的投档录取信息系统运行正常。从已经完成的录取结果来看,呈现出更加聚焦专业的特点。”郑方贤说。

  与“3+3”的考试科目选择与组合相适应,上海的招生院校制作了新的“专业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