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毛泽东思想知识点解读三(3)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1、 没有合理合法的斗争形式可以利用。   2、 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第一枪: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1、 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2、 城市工人力量相对弱小,必须发动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根据地,借此在长期的斗争中夺取革命的胜利。   3、 农民是中国军队的来源。   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

敌人

  3、 多种作战形式,适时转变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马克思、恩格斯作了原则的阐述

  列宁、斯大林明确提出,他们有两点重要的发展:1、提出寻找同盟者必须千方百计。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取大量的同盟者。2、提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可以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联盟。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1、 由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

  2、 由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所决定。

  3、 由中国革命的残酷性、长期性和不平衡性所决定。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错综复杂的矛盾,在客观上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实践

  一、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中共“三大”首先提出,国民党“一大”正式建立,其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妥协退让,统一战线破裂。

  二、工农民主联合战线

  基本成分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一部分贫苦的小资产阶级。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新特性:

  1、 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极端的复杂性。其成员不仅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中小地主和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一战线内部复杂。

  2、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

  3、 没有协商一致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

  4、 处于既有利又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

  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队伍空前广泛,基础极其稳固。组织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政策:就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革命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规范和限度。

  策略:就是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制定相应的行动方针、斗争方式和手段。

  原因:1、 革命政党和革命群众的实践,总是同一定的政策相联系着。

  2、 党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利益和群众利益的体现。

  3、 政策和策略是贯彻党的路线和完成党的战略任务的保证。

  4、 政策和策略关系着革命政党能否时刻统一全党的意志,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力量。

  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独立自主原则就是在统一战线中实行既统一又独立,对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