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成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概况三(3)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将它正式载入了党的章程。   2.经济建设为中心   为什

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建设小康社会的做法)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今年新的提法)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从世界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和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为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作出的科学规划。

  2.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粗放型增长方式(刚刚工业化,高能耗,高投入,高产出);一种是基于型增长方式(提高劳动效率,规模不变,产出提高)。

  3.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生: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

  (2)工业、建筑业是主导-产生: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

  (3)除(1)(2)外的所有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产生:服务业      的分离

  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的方针:大力发展第I产业,调整和提高第II产业,积极发展第III产业。

  4.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

  (1)区域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思是邓小平提出的:优先发展东部,由东部带动中部、西部发展(梯次发展)

  (2)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各个大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

  (3)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