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考专升本政治重点选择题一(3)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 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 人民群众创

和平赎买

  57. “一五”计划确定的优先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

  58.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59. 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60.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1.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6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63.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6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

  65. 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被确立下来是在:党的“十五大”

  6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7. 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68.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69. 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70. 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7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2.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3. 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

  74. 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75.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76. 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

  77. 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78. 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物质经济关系

  79.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80.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81. 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于:在社会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82. 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

  83. 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84.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85. 标志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86.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