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复习笔记七(4)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历史唯物主义:   一、社会历史观——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唯物史观 = 历史唯物主义 = 群众史观   唯心史观 = 历史唯心主义 = 英雄史观   历史观亦乏社会历史观,是指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历史问题所持的根本观点和方法。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历史观面对的问题很多,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则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活动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活动和精神

  文化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①文化具有信息功能;②文化具有教化功能;③文化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传统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指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民族文化。它主要有两层含义:

  ①指历史上延续至今,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②指本土固有的民族文化。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任何传统都具有两重性,都可以分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对待传统文化,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反之,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

  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成就,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文化-自然);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是与野蛮、愚昧和无知相比较而言的(文明-人的过去)。

  因而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物质文明是指人类在经济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进步。政治文明是指在政治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精神文明是指在文化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这三个文明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社会主义文明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文明,应当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

  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②自然环境;

  ③人口因素。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

  ①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观念、科学理论、哲学理论、宗教观念;

  ②以及各种社会心理等理性的和感性的社会精神活动。

  马克思主义首先强调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