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名词解释五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1、历史观亦称社会历史观——历史观亦称社会历史观,是指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历史问题所持的根本观点和方法。   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   4、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活动和精神生活的总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历史观亦称社会历史观——历史观亦称社会历史观,是指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历史问题所持的根本观点和方法。

  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

  4、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活动和精神生活的总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5、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凡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就属于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

  6、唯心史观或历史唯心主义——凡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就属于唯心史观或历史唯心主义。

  7、社会有机体——社会有机体是包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它指人类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其中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血缘关系、伦理关系等等,它们构成有机联系的社会关系,使社会成为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整体。

  8、经济——所谓经济是指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关系或适应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或:经济是社会经济生活的总称,主要指以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为主要内容,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为直接目的社会活动领域,包括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等等方面

  9、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体现着物质资料生产只与自然的关系。

  10、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改造或加工的一切对象。

  11、劳动资料——劳动资料是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手段。

  12、劳动者——劳动者是具有生产经验和技能产实际从事物质生产的人。

  13、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14、物质技术构成——物质技术构成指劳动者使用什么样的工具进行生产。

  15、社会结构形式——社会结构形式指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主要表现为集体性生产和个体性生产的区别。注:生产力的性质体现在物质技术构成和社会结构形式两个方面。

  16、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体现着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