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三、简答题   1.简述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答:要把握什么是哲学,必须把握哲学和世界观的区别和联系。   第一,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属于世界观,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哲学是一种特殊的世界观,它是以理论的形式系统地反映世界的学说,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它同一般人仅凭个人经验或传统影响形成的朴素而零散的世界观是有重要区别的。   第三,哲学属于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可称为哲学。   第四,哲学既是理论化、

导致唯心主义。

  ②在认识过程中,如果离开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会导致唯心主义。

  ③在认识过程中。如果把感性认识阶段或理论认识阶段绝对化,就会陷入经验论和唯理论,从而导致唯心主义。

  4.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错误回答:思维和存在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回答其内容的第一方 面,即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是唯物主义哲学;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唯心主义哲学。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二方面,即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论;反之, 则是不可知论。

  (3)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人们的活动主要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是主观反映客观,改造世界是主观反作用客观。只有解决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取得工作的成功。

  5.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它们的基本形态或形式。

  (1)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是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哲学,是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其根本缺陷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不彻底性就是它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 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万物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则把某种 "客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