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2(3)
- 来源:
- 江西成考网
- 发布日期
-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 社会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不仅创造着和体现着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还不断创造和体现着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活动方式和基础。 (2)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实践,精神生产实践构成了全部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特别是生产实践是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整个社会生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历史。
(2)从国家的特征来看。
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比较,有两个显著特征:
①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而不是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②国家的武装力量是"特殊的武装队伍",而不是"居民自动的武装组织".国家的主要成分是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物质附属物。这就从国家的特征上说明了国家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这一本质。
(3)从国家的职能和作用上看。
国家政权作为上层建筑,只能掌握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手里并为其经济基础服务。经济上不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不掌握国家的政权。这也说明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这一本质。
7.简述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l)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联合哪些阶级、压迫什么阶级。它说明国家的阶级本质,是区分国家类型的根据。
(2)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组织形式组织政权机关,实行专政,管理自己的国家。
(3)国体和政体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①国体和政体的区别:国体指国家的阶级内容,政体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区分国体和政体可以使我们不被国家形式所迷惑而看不准国家的阶级内容。
②国体和政体的联系:
一方面,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体相适应,为国体服务;
另一方面,政体对国体有反作用,适应国体的政体对国体起维护和巩固作用,反之,则影响和阻碍统治阶级利益、意志的实现;
再者,由于各个国家历史条件、民族特点、阶级斗争情况的不同和统治阶级的需要,同一国体的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不同国体的国家可能采取相同的政体;同一个国家在国体不变的情况下,在不同历史时期又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
8.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相互关系。
(1)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依赖性。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与发展都根源于社会存在及其发展变化。
第二,社会意识的内容,无论其具体形式和水平如何,也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第三,社会意识中的阶级属性是对社会存在中阶级关系的反映。
- 相关“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2(3)”的文章
- 成考直播通关课程免费领取2018-03-08
- 江西成人高考切忌粗心大意!2018-02-25
- 解读江西成人高考与普通高考的证书比较2018-02-25
- 第3期:远程网络教育介绍2018-01-05
- 第2期:成人学历提升方案2018-01-05
- 第1期:成人高考介绍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