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2(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三、简答题   1.简述八七会议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建立工农革命政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作为党的最主要的任务;   (2)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阐明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3)在中国革命危急关头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扭转了党内的混乱思想和悲观情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新篇章;   (4)但对于

必须逐步发展扩大,采取波浪式地推进的政策,发展巩固中心区域,扩大边缘区域,然后向前推进。不发展根据地,就不能扩大红军,进而就无法进行一场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武装决战。

  (3)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广泛深入地开展土地革命,才有可能把农民发动起来,从根本上摧毁反动统治的基础,使党和革命武装最大限度地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根据地和红军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展土地革命,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关键是要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策,既要最大限度地发动贫苦农民,又要保护中间阶层的利益,这样才能使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站在革命一边,使根据地兴旺发达。

  4.简述王明"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

  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为代表的以教条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其错误集中表现在他所写的《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一书中。

  (1)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阶级关系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夸大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夸大中国现阶段革命中反资产阶级、反富农斗争的意义。在土地改革中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旨在经济上消灭富农的政策。

  (2)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上,无视敌强我弱的事实,夸大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和革命主观力量的发展,否认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继续主张发动中心城市起义,形成全国革命的高潮。

  (3)在革命道路上,坚持"城市中心论",要求农村根据地服从和配合城市工作,轻视红军游击战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大意义。

  (4)在组织上推行宗派主义,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在赣南会议和宁都会议上排斥了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

  王明"左"倾错误不仅使共产党丧失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利时机,而且使党在白区的力量几乎损失百分之百,党在苏区的力量损失百分之九十以上,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央根据地被迫放弃,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四、论述题

  1.试述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毛泽东于1928年底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从理论上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基本的经济形态不是统一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