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3)
- 来源:
- 江西成考网
- 发布日期
-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三、简答题 1.简述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 (1)关于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一,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提出适当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避免走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老路。 第二,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提出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既要积极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也要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
总之,这次会议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还是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发展有着深远的重要意义。
3.简述"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从1956年开始陆续发表一些讲话,作出一些批示和规定,强调改善企业管理,提出了企业民主管理的思想。其要点是"两参一改三结合":
(1)实行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和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有根本不同的性质。资本家管理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而社会主义企业是人民的企业,工人和干部是企业的主人,他们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和。因而工人参加管理,是工人当家作主的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表现。干部只有参加劳动,才能同工人群众保持最广泛、密切的联系,才能深入实际,熟悉生产,从而取得生产的主动权;才能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
(2)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职工群众实践的总结,在一定时间内,应当有相对稳定性,但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求规章制度也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在企业中施行的规章制度,基本上是照搬苏联模式。因此,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3)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这是在技术改造的技术革命中解决重大技术问题的群众路线的有效形式。由于工人、技术人员、干部分工不同,在生产中执行不同职能,因此,观察问题的角度和工作经验都不尽相同。技术人员了解科学技术,工人熟悉生产,干部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管理经验。实行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就能够各自发挥长处,优势互补。
总之,"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是中国企业管理中的基本原理,它是毛泽东在改革中国(沿用苏联)企业管理制度的进程中提出来的,自然带有探索的性质。就其体现工人是企业的主人这个指导思想来说,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
4.简述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
(1)客观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大
- 相关“第八章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3)”的文章
- 成考直播通关课程免费领取2018-03-08
- 江西成人高考切忌粗心大意!2018-02-25
- 解读江西成人高考与普通高考的证书比较2018-02-25
- 第3期:远程网络教育介绍2018-01-05
- 第2期:成人学历提升方案2018-01-05
- 第1期:成人高考介绍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