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二(3)
- 来源:
- 江西成考网
- 发布日期
-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所” (一)代词 "所"也是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的辅助性代词,所组成的结构也是名词性结构。与"者"不同的是:(1)"所"置于其他词或短语之前,而不是其后;(2)"所"的后面只能接动词,而且通常是及物动词。因此,如果不及物动词、形容词等与"所"字组合,它们自身一般也都变得具有及物动词的性质;(3)"所"字之所以通常与及物动词组合,是因为此时的"所"具有动词宾语的性质。因此,"所"字结构说明的是受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物,而"者"字结构则是说明发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实施者(如"所见"指看到的
(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於国也》)
(2)虢叔死焉,佗邑唯命。(《郑伯克段于鄢》)
(二)指示代词
通常用在及物动词之后充当宾语,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等。例如:
(1)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论毅力》)――尝焉:试着做这件事。
(2)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怜焉:爱护百姓。
(三)疑问代词
通常用于动词或动词性结构之前表示疑问,可译为"哪里"、"怎么"等。例如: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2)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书》)
(3)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
(四)语气词
作为语气词,"焉"可用于句中或句末,表示不同的语气。
表陈述语气,可译为"了",或不译。例如: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论毅力》)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如:
(1)君何患焉?(《郑伯克段于鄢》)
(2)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报刘一丈书》)
(3)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答李翊书》)
“则”
连词
可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不同的逻辑关系。主要有:
表示顺承接继关系,可酌情译为"就"、"于是"、"那么"等。例如:
(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於国也》
(3)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郑伯克段于鄢》)
(4)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刘一丈书》)
表示逆向转折关系,可酌情译为"却"、"反倒"、"然而"、"但是"等。例如:
(1)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於国也》
(2)今取人则不然。(《谏逐客书》)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4)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论毅力》)
 - 相关“江西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二(3)”的文章
- 成考直播通关课程免费领取2018-03-08
- 江西成人高考切忌粗心大意!2018-02-25
- 解读江西成人高考与普通高考的证书比较2018-02-25
- 第3期:远程网络教育介绍2018-01-05
- 第2期:成人学历提升方案2018-01-05
- 第1期:成人高考介绍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