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成考专升本语文复习材料诗词部分七(3)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谏逐客书》(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李斯,战国时楚国人;对于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重要作用;   其散文长于说理,富有文采。   《谏逐客书》载于《史记-李斯列传》。   “书”这里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重点)   《主旨》   要认真阅读课文后面的注释1,理解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重点)   本文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纳客而成就帝业为据,说明客卿之功;列举大量事实说明英主不应该重物轻人,并从理论上面说明逐客与纳客的利害关

敌于天下的原因啊。如今却抛弃百姓去辅助敌国;驱赶客卿去帮助其他诸侯国建功立业,。使天下有才能的人退缩不前,不敢奔向西方,停止脚步不敢迈人秦国,这种做法就是通常所说的借武器给仇敌,送粮食给强盗一类的行为呀。

  许多物品不产于秦国,但可视作宝物的东西却很多;有才能之士不出生在秦国;但忠于秦国的能人却很多。现在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损害了民众的利益增加了仇敌的力量:对内造成自己的虚弱,向外和诸侯结下了怨仇。(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国家不危险,是不可能的。

  《学习要点》

  本文第二段分析:采用归纳法,从历史上说理。以秦国历史上四个国君纳客而成就帝业注意:要记住四个秦国的国君的名字及事情。

  本文第三段分析:从现实说理。先用大量事实铺陈秦王爱的“物”全不是秦国出产的,与秦王用人上排斥客卿进行对比,然后指出重物轻人与秦王统一天下的目标相悖。

  正反对比的论证说理方法。

  第二段:穆公,孝公,惠王,昭王等四君以“客之功”是正面论述,与“向使”的反面推理,构成对比;

  第三段:对物的“非秦者爱”与对人的“为客者逐”构成对比;

  第四段:“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与秦的“弃黔首以资敌国”构成对比;

  全文都是以纳客之利来对比逐客之害。

  铺陈的写法(用铺陈写法,更大量运用排比句完成)

  第二段:“西取”“东得”“迎”“来”:“拔”“西并”“北收”“南取”“包”“制”。

  第三段:更是铺陈秦王喜欢珍宝,美色,音乐。

  《重点段落分析》

  1、文章第二自然段。

  划分层次。

  分为两层。第一层“昔穆公求士——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证明秦国历史上任用客卿建功立业的事实。第二层,驱逐客卿是不对的。

  论证方法。

  第一层是归纳法,第二层是对比法。

  所列举的四位秦国国君任用客卿的侧重各是什么。

  穆公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