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3年江西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阅读题案例解析八(2)

来源:
江西成考网
发布日期
2013年08月28日

摘要:  26、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因此如果一个人写得很少,那么他就必须有很好的记性;如果他很少与人会谈,那么他就必须有很敏捷的机智;并且假如他读书读得很少的话,那么他必须要有很大的狡黠之才,才可以强不知以为有知。   问:(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2)从这段文字来看,这篇文章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1)治学的方法应当把阅读与会谈、笔记相结合。   (2)这篇文章的语言洗练精当,多蒸警

法。通过郑庄公的几句话:“无庸,将自及”、“不义不昵,厚将崩”,就提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姑息养奸,狠毒阴险。共叔段的贪得无厌、得寸进尺衬托了庄公的胸有城府、险恶狠毒。而子封的急躁耿直、为国事忧虑则烘托出郑庄公的老奸巨猾。

  29、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问:(1)本段在全篇的情节结构上属于哪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2)本段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提示了郑庄公怎样的性格?

  (3)颍考叔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现他的性格特征。

  答:(1)属于“尾声”部分。本段是对该事件的一种补充,其作用是:一是使故事更加完整;二是揭露了郑庄公的虚伪;三是宣扬了孝道,这也是作者所要宣扬的道德观念。

  (2)本段主要采用了细节描写和烘托手法刻画郑庄公形象。作者通过答颍考叔“食舍肉”的细节描写,写尽了颍考叔的“纯孝”,这样就反衬郑庄公的不孝。又通过郑庄公与姜氏“隧而相见”的细节描写,写出了郑庄公的虚伪。